我国制造业信息化进入关键时期

   2023-07-11 互联网2710


  杨海成教授介绍了制造业信息化需要突破的七大关键技术,分别是三维CAD系统、ERP系统、MES系统、企业集成系统、区域网络化制造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控装备等。他说,七大产品的开发已经分别在国家863计划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主题、机器人技术主题、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应用重大专项中进行了安排。这些关键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通过与企业应用示范工程的需求密切结合,将面向企业、特色行业和典型区域,分层次、分阶段开展集成示范应用,“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发展,逐渐提高和完善”。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在集成化设计、制造和管理系统、数据库、数控以及工业现场控制等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国产制造业信息化软硬件产业初具规模,我国的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PDM、ERP等软件在应用数量上已超过国外产品,并且对国家重大工程和行业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有关专家强调,在关键技术产品研发中,将以企业需求为牵引,以集成应用带动系统研发,以系统研发带动技术突破,以原始创新促进技术发展。记者从2005年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七大技术的推进将分为三个层次: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关键技术产品应用示范、产品应用服务支持。三者之间相互衔接配套,形成一个有效的产业化促进机制。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信息化是未来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实现信息化是我国制造业缩小同发达国家差距的必由之路。他强调,要坚持“企业是主体、机制是保证、技术是依托、服务是手段、效益是根本”,不断探索有效的机制,各部门、行业、地方要大力协同,推动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863计划\"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孙家广教授认为,对于企业而言,制造业信息化是一场革命,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突破口,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客观需要,也是解决当前企业管理中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因此,企业应成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主要投资者、主要实施者和主要受益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