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统计显示,2003年,中国保险行业在IT技术上的投入约为13亿元人民币,与保险业3000多亿元的保费相比,还不到保费收入总额的1%;而在美国,IT技术的投资大约占到保费收入的6%左右。在财富500强企业中,信息技术投资占营收比例大于10%的企业达总数的65%。
我们看到,低比例的IT投入并没有止住国内保险公司“技术领先”的脚步。但是,先进的信息系统究竟能为国内保险信息化提升多少竞争力?带来多大的效益?计世资讯最近公布的《2005年中国保险行业信息化建设及IT应用趋势报告》中指出:“相对于业务层面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红火场面,中国保险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在整个金融系统内部明显偏低,这一薄弱环节已成为制约整个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瓶径。”
最大程度地经客户投保带来方便,本应是保险信息化最主要的功能,但是被奉为“上帝”的客户却始终没有感受到信息系统带来的改变。最大限度地采用先进技术,最广泛地学习国外先进的信息系统却“大材小用”,资金相对不足却造成“投资过度”,是什么原因使保险信息化如此尴尬?本报经深入采访调查后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保险公司的“四大缺位”,即:在宏观上缺乏IT战略规划、数据大集中尚欠火候、对客户数据缺乏深入挖掘、在运作上缺乏成熟的外包模式。
保险业IT投资真的过度了吗?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担忧的产生?在保险业竞争全面开始之初,我们不妨扪心自省。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22-20225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