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的“淡化”与“淡忘”

   2023-05-12 互联网3830
核心提示:今年,笔者又一次参加了北京教育国际博览会。理由很简单,身为IT记者,信息化又是热点,自然追随而去。  大会的活动设计却让笔

今年,笔者又一次参加了北京教育国际博览会。理由很简单,身为IT记者,信息化又是热点,自然追随而去。

  大会的活动设计却让笔者有些惊讶,除了一场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研讨之外,其他活动完全与信息化无关。

  但参观者很是买账。其中,到明尼苏达大学等国外著名院校的展台前问讯的人群熙熙攘攘;北京大学、北京101中学、北京市中关村二小等大中小学也都吸引了不少观众。职业教育论坛是本届教博会的突出亮点,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韩国等四国的职业教育模式被大会作为重点隆重推介。本次教博会还设计了面向学生的世界著名院校北京见面会(包括网络见面会),参与的世界名校包括斯坦福、麻省理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京大学、多伦多大学等。长江商学院等国内院校也组织了现场招生说明会,公布招生信息。参与交流的学生也自然乐在其中。

  IT在哪儿呢?本该讨论得很热的教育信息化为何鸦雀无声呢?

  在展厅,除了看到小部分IT厂商的身影外,能看到的更多是教育设备和产品,例如实验器材、生物课标本等,谈得更多的是学校的教学优势、管理优势,而很少提及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虽有点失落,却私下认为是合理的。笔一直以为,当信息化被淡化而不是被淡忘的时候,才是一个行业信息化真正成熟的时候。信息化说到底还是一门工具,绝不是目的本身。当把信息化捧得过高的时候,“为信息化而信息化”,却也正是信息化最危险的时候。

  信息化是为了让使用者获得便利。作为和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教育最为老百姓关注的是什么?

  不提教育信息化,然而信息化建设一定是在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打着基础。

  信息化的受益者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一定与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学生最想知道的,不是学校购买了多少软件,更换了多少硬件,建设了怎样复杂的IT系统,而是“现代化的教育能给受教育者带来什么”、“怎样的教育方法和模式让人耳目一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