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产业向互联网转型正当时

   2023-04-12 互联网4360


  有分析人士指出,首先受到互联网模式冲击的一定是应用软件厂商,虽然像IBM这样的商家宣称不进入应用软件市场,但微软的ERP产品一旦低价进入中国,国内应用软件供应商所面临的局势就更为紧张。而且在国外已经有一定在线服务基础的SAP、甲骨文以及已经被甲骨文收购的Peoplesoft和Sibel,随时都有可能在中国市场推出相关服务。

  正如金算盘杨春所说:同样是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如果别人做得更好,用户就可以随时转换,就像买手机卡一样。一旦真正进入互联网时代,用户对厂商依赖风险更低,就意味着用户的忠诚度将会远远低于套装软件时代。

  另一方面,从现阶段的实际需求看,根据金蝶徐少春的观点,用户的消费观念还需要培养,其消费习惯仍有待开发,真正走向基于互联网的软件服务方式还需要相当的时间,或许未来5年,情况才会彻底改观。事实上在金蝶发布移动商务产品时有一个对用户的粗略调查,结果表示,已使用移动商务和对它有了解的用户有60%。可以肯定其中大部分只是对它有所了解的用户,离真正采用还有相当的距离。

  从某种程度看,软件服务运营商与网络游戏运营商的角色非常类似,但商务应用的严谨性决定了它比个人娱乐应用接受新事物的步伐要慢一些。另外,带宽、电子支付、电子商务物流等网络相关技术的不够成熟也会客观上放慢软件业转型的步伐。虽然有一些先行者在进行试探性的尝试,但大多数国内软件企业对基于互联网的业务模式还没有清晰的概念,甚至仍然处于观望状态。

  确实,对于软件业向互联网的转型,大家都在探索,无论是微软、IBM,还是已经在国外提供ASP服务的Salesforce、SAP、甲骨文等。因为对每个软件厂商来说,向互联网转型都将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其转型的时机、速度和步伐可能会因公司而异。

  然而,这个方向是不容置疑的。“你可以不着急采取行动,但绝不能放弃对它的研究。”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已经到了软件业认真考虑怎样向互联网转型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