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移动”模式制造新鲜和饥渴感觉
环球嘉年华一般每个地方仅仅停留2个月的时间,“作为游乐场,‘移动’几乎是最好的模式。”汉斯说。新鲜感和有限的时间,可以获得最高的单位时间客流量。只有时间短,才能让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最大程度地爆发出来,“今年结束,明年再来,”还能起到积蓄消费能量的功能。
2.“虚拟”操作换来低成本
设备虚拟:租赁大型游艺机,避免淡季维护,又可以更换世界上最新的设备;人员虚拟:全球固定员工只有180人,负责运作中国区嘉年华项目的仅有28人,其余1000多工作人员都是临时雇来的,平时不需养着;地点虚拟:只在人均收入高,流量有保证,政府支持的城市开展狂欢活动;附加值虚拟:眼球经济已被企业认可,一件被广泛关注的事情肯定具有极大的附加值,冠名权、专卖权之类都能带来利润。
3.偷换概念,用代金币代替钱
在嘉年华游乐场里,除了代金币外,任何货币都没有价值。之所以用代金币的形式,是因为在人们的意识中,代金币毕竟不是钱,感觉不到花钱时的“心痛”感觉,因此这种支付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刺激参加者的消费欲望。
嘉年华模式能否复制
目前,中国游乐业90%的项目都在亏损,全球亦是如此。既然环球嘉年华运作得如此之好,那能不能“复制”呢?
现在,已经兴起了一阵“嘉年华跟风运动”。除环球嘉年华外,现在行动的还有乐翻天嘉年华、泛洋嘉年华和城市嘉年华,除城市嘉年华是去年上海的环球嘉年华组委会一部分成员另立的山头外,所有这些嘉年华,都是因为去年上海嘉年华太过成功才纷纷跟风的。
泛洋嘉年华曾在厦门办过一次,游客总数为50万至60万人,比预计人数少30%,泛洋嘉年华的主办方成都嘉年华泰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薛建宇强调项目很好,但就像围城一样,只有进来的人才能体会到风险有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