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洋联姻CIO如何驾驭合包

   2023-11-15 互联网1970


  德尔曼是美国烟商协会(TobaccoMerchantsAssociation,TMA)总裁兼CIO,主要负责烟草行业的信息汇集和分发。由于TMA电子信息图书馆日益膨胀,因此德尔曼需要外包内容管理系统以解决这个问题。2001年,他与印度一家大型IT服务提供商签订了合约,以25.6万美元的价格外包了一个预估成本高达165万美元(如果不外包)的项目。这是他第一次将应用软件开发外包给印度一家IT公司,结果双方合作远不及他所希望的那样实现互惠互利。

  让他遗憾的是,这家印度外包服务提供商对内容管理系统纯属新手上路,开发人员都是边学边做。他们低估了开发应用软件的工作量,所以才开出那么低的价钱。德尔曼回忆说:“为了节省时间和费用,他们‘设计’出来的应用软件大都是圆凿方枘。”尽管德尔曼频繁往返印度、美国两地,但感觉自己没被放在眼里,他们关心的只有TMA的编码。德尔曼说:“虽然分派到项目组的人员个个都是IT精兵强将,可是他们忽略了我们的商务模式。”问题就出在这里,外包的内容管理系统恰恰是TMA的商务模式生存的基础。

  项目最终没有超出预算,这是个好消息,但也是唯一的好消息。整个项目工期比原定时间超出7个月。内容管理系统与TMA的业务需求格格不入,缺乏德尔曼需要的那种灵活性。而应用软件的日常维护是既难做,又费钱。

  德尔曼的遭遇并不罕见,像这样的CIO,错就错在没能在合包项目中建立起真正意义的伙伴关系。合包——凭借供应厂商的专业技能知识以及企业雇主的深度管理知识,只有在双方都具备强大的实力,并建立起一种真正的合作伙伴关系,让这些实力发挥出更大的力量时才能成功。

  罗斯认为,如果不能像对待团队比赛那样对待合包,注定是要失败。德尔曼说,他的供应厂商不仅没有提供必需的技术知识,而且致企业的商业模式于不顾,致使这个项目没能成功。

  有过一次失足的教训,德尔曼在着手第二次合包之前三思了一番,以免重蹈覆辙。由于内容管理系统的维护工作变得愈加繁重,他再次想到外包,目的就是重新开发一个更灵活的内容管理应用软件。但他并没有重新设立一个外包开发项目,而是雇佣了Cordiant——位于印度的一家软件公司,负责维护第一个外包服务供应商开发的应用软件。而Cordiant整整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对系统进行全面维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