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科学发展观

   2023-05-12 互联网3690


  竞争的压力、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客户的供需链和价值链的关系、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个性化需求的需要等,构成信息化的拉力和动力。而企业的体制、管理、观念、产品结构、人员IT素质、资金预算等方面缺乏准备或准备不充分,都会成为信息化的阻力,推迟信息化启动的时间。企业应在第三方咨询顾问的帮助下,全面客观地分析这两方面因素的变化,蓄积动力、克服阻力。努力地准备信息化实施需要的条件,并由此确定信息化实施的最佳时机。

  三、做好全员培训工作

  在信息化项目启动前,借助第三方咨询机构,对企业的决策者、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上至企业老板,下至普通员工,就企业信息化的意义、必要性、新的理念和管理模式、基本知识、技能、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变化,预期效果等进行全员培训。

  它不仅有助于尽快形成全员对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步骤等的共识,明确自己所应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创造性。减少障碍,克服阻力。提高信息化项目的成功率;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和提高企业管理层特别是高层决策者对信息技术,软件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认识和判断力,以便正确得选择适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及其供应商、集成商,降低选型风险。防止决策失误。

  四、整体规划,分布实施

  (1)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与企业经济发展规划的关系

  企业的IT规划与企业发展规划是皮与肉的关系。企业的IT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需求而制定的,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必须支持企业的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从科学发展观来讲,坚持合理有序地发展,就可以防止“信息孤岛”出现。因此可以讲IT规划与企业发展是连着骨头连着肉的关系。

  (2)“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分布实施”是企业信息化理性、科学地的做法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它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而企业投入信息化的人财物是有限的,因此采取“分布实施、急用先上的原则\",是符合企业客观情况的,是科学的。这个原则的科学性体现在如下方面: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