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下乡”开启农村市场
对此,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秘书长赵亚利认为,各大饮料巨头纷纷在饮料领域拿出大手笔,与近年来我国饮料消费持续升温有极大关系。据统计,近两三年,我国饮料市场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增长,2002年光是中国非碳酸饮料销售总额就达1170亿美元。业内认为,下一阶段,市场开发的热点将从一级城市移向二、三线市场。
记者注意到,与10多年前巨头们主要在内地大城市跑马圈地不同,这次饮料巨头的新厂多设在三线城市。据悉,两乐向中国农村拓展的战略在数年前就开始实施,但到目前为止,农村覆盖率仍然不佳。更让人尴尬的是,在部分农村地区,人们以为两乐只是仿冒内地某品牌的可乐。
娃哈哈集团公司有关人士指出,当年娃哈哈避开两乐在一级城市的锋芒,转战二、三级城市的策略取得巨大成功。目前,娃哈哈已靠着农村市场在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夹缝中挤出生存空间。“在娃哈哈打造一级市场的同时,多个洋巨头都有向二、三线市场投入更多资源的念头。”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洋巨头进军中国农村饮料市场的前景持观望态度。有关人士认为,本地巨头均在市场、渠道等方面站稳了脚跟,而洋巨头现在才进入农村,能否后来赶上还是个未知数。
价格和渠道是成功秘诀
今年7月,可口可乐公布了有喜有忧的第二财季业绩:净利润增长16%,但全球销量增幅仅有1%。增长放缓的原因是一线城市市场趋于饱和,竞争也越发激烈。
这决定了洋巨头们重新审视深入农村市场的重要性。中山大学营销专家陈硕坚认为,“随着经济发展,二、三线城市人们的品牌意识也在不断加强,这对洋品牌是一大优势。不过,由于这些地方的销售终端更为分散,洋巨头不可能将产品批发给几个经销商就完成布点,因此其渠道费用将会大幅增加。”
与此同时,有专家认为,二、三线市场对价格始终很敏感。洋巨头要打开农村市场,必须走低价位路线,是否需开发一系列新的产品或包装满足这些市场,也值得洋巨头们思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