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传出消息,中国移动计划大规模关停TD-SCDMA基站,以集中资源支持其“加速4G发展”的重大战略规划。
可以预料,TD-SCDMA将很快退出历史的舞台。然而回顾中国移动在TD-SCDMA网络的发展,不得不称之为一次“痛苦的经历”。

TD-SCDMA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3G技术,与之相对的是当时已经非常成熟的国际标准WCDMA与CDMA。2008年电信重组后,中国移动拿到了TD-SCDMA牌照,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则分别拿到了WCDMA牌照、CDMA牌照。
当时,全球WCDMA商用网络已经有254个,用户达2.87亿,2013年超过18亿;并且在终端方面,也有像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成熟终端。更糟糕的是,连iPhone也不支持TD-SCDMA,后来中国联通(4.240, 0.02, 0.47%)也正是凭借“苹果”牌抢走了中国移动不少高端客户。
为了对抗竞争对手,中国移动“顶硬上”,加大投入快速发展TD-SCDMA网络。2009年年初中国TD-SCDMA仅有2万多个基站,用户总数不到42万,还称不上一张完整的3G网络。但到了2014年6月,TD-LTE基站建设规模已达70万个。
据当时中国移动宣布,TD-SCDMA用户数超过2.3亿,在全国高3G用户总数中占比达50%,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3G网络”。
数字虽然亮丽,但这2.3亿用户里头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中国移动提供的丰厚补贴才购买了如大唐、新邮通等研发的低端机,实际上使用3G服务的用户并不多,是“拿着3G手机做2G的事”,不但没有给中国移动带来营收的增加,反而让其承担大额的补贴成本。
2010年,中国移动3G网络利用率为9.9%,2011年升至13.8%。
直到2014年底,已经发展五年多、号称拥有近2.5亿用户的TD-SCDMA网络数据流量占比仅有23%。而仅发展一年不到、拥有5000万用户的TD-LTE网络数据流量当时占比已达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