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让运营商动作缓慢的不仅仅是外部的环境,还有自身体制的问题。”有运营商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坦言,为了提升收入,过去运营商只是向企业推广解决方案,而很少考虑企业深层次的需要,简单地将原来的信息化应用包装成互联网+应用,比起BAT等互联网企业,少了互联网运用中所需要的灵活与变通。
相比之下,可以看到,除了加大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互联网+”领域的关键技术布局外,BAT甚至开始涉及基础设施领域,包括宽带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底层技术,并希望以此吸引更多的生态伙伴。
比如在云计算布局上, 阿里云在8月份宣布将投入60亿发展阿里云业务;9月8日, 百度 开放云就宣布了拥抱中国“3600行”计划;而9月15日上午, 腾讯 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宣布,明年将投入20亿元现金,用于腾讯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未来5年将保持每年投入20亿元的水平,预计将投入超过100亿元
在腾讯的内参上,腾讯副总裁邱跃鹏这样写道,现在是否还需要从底层开始构建云计算这样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我觉得这个时代已经过去,这是上个世纪以来,腾讯这类互联网公司辛辛苦苦做的事情,现在恰恰是互联网基础设施有史以来最好的时代。
“云计算最早起源于互联网公司,互联网产品是云计算的外衣。”邱跃鹏认为,腾讯已经有实力把这种互联网基础设施能力分享出来,给互联网的公司以及传统行业用户。
虽然没有挑明,但从全国智慧城市以及金融、教育等重点垂直领域的“争夺战”中,不难嗅出双方阵营擦出的火药味。
贵州此前作为大数据时代的样板备受关注,阿里云基础设施支撑作用不容忽视。根据公开资料,阿里至少有60多名工程师参与“云上贵州”,并将贵州7个厅局41个系统顺利迁到了“云上贵州”平台,实现了政府部门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
但华为一内部高层则对本报记者表示,运营商在做云计算等业务时具有天然的优势,过去积累的大量的数据基础网络以及全国性的网点,而发力互联网+首先看中的都是云计算、大数据领域,所以运营商在未来互联网+竞争中仍具有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