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本报同硅谷著名投资机构和孵化器 GSV 共同举办的 Pioneer Summit 中国创新论坛上,「Broadlink」创始人兼 CEO 刘宗孺从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和互联网交通三个方面为现场观众介绍了中国 IOT(物联网)市场的现状与未来。
通过此次演讲,来自硅谷和世界各地的互联网从业者和投资机构也第一次集中地了解到了中国 IOT 发展的现状,而刘宗孺也对小米的 IOT 模式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规模性爆发后,智能家居的三段式发展
根据 Cisco 的报道,到 2020 年,全球会有超过 500 亿的可连接智能家居设备,而这一产业的总产值也将达到 19 万亿美金。
其中,中国的智能家居市场将在 2018 年达到 1,000 亿人民币左右的市场规模;2015 年,仅在京东平台上,每小时将会有超过 6 万的用户浏览 IOT 相关的智能设备,这个市场即将迎来一波规模性爆发。
第一个阶段是「连接」,即用设备连接你所有的器械,将你的窗帘、灯、电视等都连接起来。
第二阶段是「自动化」。家庭自动化是什么?通过传感器,这些器具能够被触发并自动启动,它能够给你最好的、最佳的家庭及室内环境。
第三个阶段则是把「人工智能」,这也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我们现在跟很多机器人公司合作,把人工之智能带入到你的家里了。
这就是我眼中的智能家居三段式发展。虽然这个市场有着很高的估值空间,但要想真正实现这些价值还得一步步来。
我为什么不看好小米模式?
前面提到过,仅在京东平台上,每小时将会有超过 6 万的用户浏览 IOT 相关的智能设备,并且,他们是通过智能设备来查找的。那么在中国到底具体现在是什么状况?
三个巨头,京东、阿里巴巴和腾讯,他们都在创造超级应用,比如说健康监控、智能家居等等,他们把这些功能添加到自己原有应用里面进行用户渗透。所以,他们是努力把人跟这些设备和物件全部连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