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百雀羚为例,其在2010年10月,就已经开张淘宝商城店,运用利用授权代运营的电商团队与传统渠道团队的不同优势,业绩近几年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其最新内部发展策略中,如何大力拓展无线端市场,并在电商渠道上进一步统一价格体系、优化购物流程、推出电商特供商品都成为了百雀羚突破的方向。
上海家化(600315.SH)也新成立电商事业部,推进电商渠道及O2O领域,并将在下半年推出针对90后的互联网专销品牌茶颜。目前上海家化总体的电商销售占比在10%左右,近年来其电商渠道销售额增长都在30%以上,其董事长谢文坚认为这一渠道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他预计,2018年其电商销售占比将达到20%以上。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外资品牌运作电商,很多也是授权本土代运营商方式来操作,“虽然都是本土团队,外资化妆品牌电商增长速度赶不上本土品牌的原因是,本土化妆品牌的营销政策更加灵活”。
他举例说,比如卡姿兰,可以拿出某款爆品,以较低折扣吸引人气,来带动销售业绩,但是对于外资品牌来说,即使是本土团队操作,对中国网络消费群体也有深入了解,但在营销方式、价格折扣底线等方面有很多束缚。
“今天的本土品牌和外资品牌的竞争与10年前的格局是完全不一样的。”冯建军认为,随着电商、微商等销售新渠道的兴起,现在本土品牌优势比外资更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淘宝魔方的数据,在天猫平台上的化妆品传统品牌和淘品牌中,不少品牌的流量几乎已经增长放缓。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电子商务的流量红利时代已经结束,化妆品线上销售正步入全面竞争时代;同时电商的竞争壁垒将很快被树立起来,壁垒之外的品牌会迅速没落。本土化妆品牌若希望通过电商逆袭,并继续保持优势,颠覆行业格局还需继续提升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