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则“美团华尔街路演融资空手而归”的消息刷屏朋友圈。对此,美团方面对《中国企业家》回应,“近期围绕美团的诸多负面,都是竞争对手在背后一手操纵,有的已经完全背离基本的商业道德底线。一方面我们予以强烈谴责,另一方面恰恰说明他们对美团的恐惧。”
《中国企业家》记者第一时间联系美团相关人士,对方坚称“我们的融资没有失败,按照美团低调的风格,融资到账才会对外宣布。更何况,只有IPO的企业才会去华尔街路演,美团连个CFO都还没有呢。”

更蹊跷的是,上述“融资失败”传闻并未给出明确的消息源,美团方面对《中国企业家》回应,“近期围绕美团的诸多负面,都是竞争对手在背后一手操 纵,有的已经完全背离基本的商业道德底线。一方面我们予以强烈谴责,另一方面恰恰说明他们对美团的恐惧。”O2O市场的撕逼战,已经从地推烧到了融资。
这还不算结束,美团虽未点名,但是字里行间直指“某竞争对手”。美团称,“某竞争对手的搜索业务乏力,缺少新的增长点,他看到了美团模式的先进性,因此势必要千方百计阻挠美团,一方面拼命黑美团,另一方面复制美团,而不顾自身基因、能力的不匹配,胡乱烧钱。”
而就在两天前,在2015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正式发布“糯米+”O2O生态战略。早在今年7月,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更是高调宣布砸200亿元推百度糯米。似乎,美团口中的“某竞争对手”不言自明。
同时,美团方面还向《中国企业家》透露,美团最新一轮融资已经进展到后期,除了所有老股东积极参与以外,已经明确投资意向的国内外投资机构有20多家,总融资额在15—20亿美元之间,公司估值将超过百亿美元。
不得不承认,美团为了新一轮融资,做了不少功课。两个月前,美团公布了一份上半年业绩,截至6月底,公司员工数超过15000名,其中线下地推 团队人数超过10000名,覆盖城市达到1100个,相比去年8月翻了三番还多;1—6月,美团总交易额达到47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0%,也超过 去年全年的总和460亿元。这其中,酒店旅游业务交易额71亿元,电影60亿元,外卖42.5亿元,纯团购296.5亿元。
这组数据一出,随即招来各路人士质疑“有水分”。更有报道指出,为了美化数据,美团内部基层员工曾大面积刷单。刷单,一直是O2O领域绕不过的砍,有补贴的地方就有刷单。对于刷单状况,是屡禁不止还是视而不见的数字游戏?外界不得而知,但可以预知的是,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据知乎上一组分析数据显示,美团的几块业务——到店事业群、美团外卖、猫眼电影、酒店业务每个月的亏损状况分别为3亿元、1.5亿元、1亿元和0.5亿元。按照这组数据估算,美团每个月亏损大约为6亿元。
不得不说,美团一直奉行低价战略,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而且依然无法建立未来可期的盈利模式,是其最大的痛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