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用池养时,养殖池要建在向阳通风、排水条件好而又比较潮湿、僻静的地方,可建在室内,也可建在室外。用砖或石块等砌成,水泥抹面,地高80cm,养殖池面积大小随意,一般在5m2~10m2。地上铺细石或碎瓦片,池内也可栽上杂草、树木,尽量营造适合蜈蚣栖息的自然生态环境。池内壁四周用光滑无损的塑料薄膜粘贴或在池口四周用玻璃片镶成一圈宽15cm左右并与池壁成直角的内檐,防止蜈蚣外逃,也可防止有害动物掉入池内。一般每平方米养殖池可放养成年蜈蚣500条~900条左右。
三、交配、产卵
蜈蚣的寿命仅有6年,性成熟以后,一般在3月~5月和7月~8月的雨后晴天的清晨进行交配,40天开始产卵。产卵前,蜈蚣腹部几乎紧贴地面,挖好洞穴。产卵时,蜈蚣躯体曲成“S”形,后面几节步足撑起,尾足上翘,触角向前伸张,接着成串的卵粒就从生殖孔排出。产卵过程需3小时左右,每次产卵80 粒~150粒,卵表面有黏液,卵粒互相黏连在一起成卵块,孵化期间雌蜈蚣不吃不喝,直到孵化出幼蜈蚣。产卵完毕,蜈蚣随即巧妙地侧转身体,用步足把卵粒聚拢成团,抱在怀中孵化,孵化时间为43天~50天。
蜈蚣卵呈椭圆形、大小不一,米黄色、半透明状。卵团孵化较慢,前5天无显著变化,10天后卵粒变得长而扁;半月后卵粒变成腰子形,中间痕线裂开;20 天后,变成月牙状;1个月后,初具幼虫形态,并且在母蜈蚣怀抱内蠕动;35天~40天后,蜈蚣幼体已经上下爬动;43天~45天以后,幼虫脱离母体而单独活动,自行觅食。
四、食性
蜈蚣属于肉食性动物,喜吃小昆虫类。蜈蚣具有毒液,可以杀死比自己大的小动物。所食小动物有黄粉虫、蟋蟀、稻色虫、金龟子、白蚁、蝉、蜻蜒、蜘蛛、蝇、蜂以及它们的卵、蛹、幼体等。还可以喂一些蠕虫、蚯蚓、蜗牛及各种畜禽、水产动物的肉、内脏、血、软骨等,也吃水果皮、土豆、胡萝卜、嫩菜等,其他如牛奶、面包等,但是要保证食物新鲜。
五、管理
1.保持安静的环境:蜈蚣产卵、孵化要求安静的环境,若有惊扰,常发生吃掉卵粒和幼体的现象。一般在同一个饲养池内,雌体产卵时间不一致。未产卵的雌体常干扰破坏产卵和孵化的正常进行,有的还抢食卵粒。因此,雌体产卵前,应分开饲养,或在大饲养池内用玻璃片、无底玻璃杯或罐头盒等进行隔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