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养殖全套技术_水蛭养殖日常管理要点_水蛭疾病防治措施

   2023-08-21 互联网2620

水蛭

四、水质调节。水蛭对环境和水质要求不是太严。水温宜保持在20-30℃,10℃以下便停止摄食,过高也会影响生长。在污秽水中亦能生长,但人工养殖密度高,水质以保持清洁为好,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7-8月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
五、产茧与孵化。产卵茧期,应尽量保持安静,不要惊动正在产卵的成蛭,以免出现空茧。孵化期间,应尽量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平台面要保持湿润,可覆盖一层水草;若碰到下雨天气要疏通溢水口,水面不能没过平台,保持差距3厘米左右。幼水蛭孵出后两三天内主要靠卵黄维持生活,3天后即可采食。初孵出的幼蛭主要吸食河蚬、螺蛳的体液,在一个河蚬的体内,会钻入10-100条幼水蛭。幼水蛭生长迅速,半个月后,平均增长达15毫米以上。
六、分池。一般可考虑在7月上旬分池,即将已繁殖的种蛭移到种蛭池中,便于分档管理。密度一般掌握在70-100条/平方米。
七、越冬。气温降至10℃以下,水至即停止取食,钻入泥土中或树叶层中冬眠。要选择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一般每公顷应留种375-450千克,集中投入种蛭池中越冬。可在池面上加盖稻草、麦秸、树木落叶等,以防冻并保持泥土湿润。
八、防天敌。放种蛭前要用优质石灰彻底清池,除去虾、蟹及鲫鱼、泥鳅等杂鱼。用水要过滤。另外,还应注意预防老鼠、青蛙、蟾蜍等天敌危害。
九、防病。放种蛭前,池水可选用三氯异氰脲酸(强氯精)或二氯异氰脲酸钠(优氯净)0.2-0.25克/立方米消毒。夏季可定期用0.2-0.4克/立方米呋喃唑酮、50克/立方米碘伏(强力碘)消毒,以防治细菌性肠道疾病等。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