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安徽省铜陵县锚洲特种养殖公司员工和有关专家在铜陵长江段夹江网箱养殖基地观察长吻鮠鱼生长情况。
去年下半年,该公司在铜陵县胥坝乡夹江网箱养殖长吻鮠等珍贵鱼种,目前每条长吻鮠鱼在1.7公斤以上. 据研究员、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江河介绍,:“长吻鮠在铜陵网箱养殖成功,为长吻鮠的全省示范推广提供了宝贵资料。”

【长吻鮠小档案】
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属鲶形目,鲿科,鮠属。
俗称:鮰鱼,江团,肥沱,肥王鱼,灰江团鱼。
英文名:Longsnout catfish 。

分布区域 40°N以北的浅水水域,包括西欧的法国、英国东部、挪威西部、苏联的西伯利亚、美国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等国。中国的黑龙江水系和新疆的额尔齐斯河均有分布.
体长,吻锥形,向前显著地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须4对,细小。无鳞,背鳍及胸鳍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脂鳍肥厚,尾鳍深分叉。体色粉红,背部稍带灰色,腹部白色,鳍为灰黑色。
一般生活于江河的底层,觅食时也在水体的中、下层活动;冬季多在干流深水处多砾石的夹缝中越冬。长吻鮠为肉食性鱼类,主要食物为小型鱼类和水生昆虫。达到性成熟的最小年龄为3龄,一般为4-5龄。成鱼每年3-4月开始成熟,便上溯至砾石底的河水急流处产卵。产卵期为4-6月,8月左右下退。怀卵量1-10万粒以上不等。长江的产卵场较集中于中游的荆江河曲以及上游的沱江等江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