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节对虾养殖技术 斑节对虾苗的选择 斑节对虾疾病防控

   2024-03-11 互联网1060

  6、蓝体

  虾体呈蓝色,甲壳薄,收获时该品相的个体特别不耐打活从而减低经济效益。具体原因不详,多倾向于病因是营养性失衡。

  治疗方法:外用:定期全池泼洒2-3g/m3磷酸氢钙。

  内服:维生素E+维生素C+酵母+红糖,每日1餐,连续7天。

  7、肌肉坏死病

  病虾消瘦,肌肉萎缩并与甲壳分离。发病初期腹部的背面出现白斑,以后整个腹部变为白色,鳃和肌肉坏死,最后死亡。发病率为2-3%。活虾运输过程中死亡率极高,甚至高达90%,极大的影响售价。病因未详,此病不是由生物性病原引起。

  治疗方法:1、养殖池塘在高温季节要防止水温过高或突然变化,应经常调换水,保持一定水位及充足溶氧。2、内服:氟苯尼考3‰、维生素C5‰、维生素E5‰、酵母5‰、红糖10‰,连续5-7天。

  五、收获

  斑节对虾耐低温能力较差,在南海沿海冬季不适宜过冬,特别是秋冬交替温度起伏较大的季节多是病害高发时间,因此收获时间应严格把握,主要依据塘虾自身健康、蜕壳情况、底质、水质、生产安排等因素来决定。

  一旦发现对虾活动异常应及时起获,通常是元旦节前后上市较为理想。收虾多在夜间进行,使用电拖网或推网进行收捕。

  笔者从2006年晚造开始至今,连续五造均取得成功,平均亩产稳步上升,由原来的300kg到现在500kg,最高亩产有612kg。规格多为80-100条/kg,虽然草虾市场价格起伏过大,但养殖利润仍是可观,平均几年的亩利润基本可维持在12000元左右,最高亩利润可达21000元。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