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的原因分析 各日龄仔猪腹泻防治措施

   2023-12-16 互联网1830

仔猪

15~90日龄:多发类圆线虫,尤其在15~30日龄更加严重,潮湿炎热季节发病较多。当有大量类圆线虫寄生于小肠时,小肠发生充血、出血和溃疡,病消瘦、贫血、下痢,粪便中带有血液或粘液,最后因极度衰竭而死亡。预防应注意保持圈舍和运动场的干燥、清洁。治疗可用丙硫咪唑20mg/kg口服,或伊维菌素0.3~0.4mg/kg口服。

断奶后:(1)感染非典型瘟的流产、产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有的出生后表现精神沉郁、间歇性腹泻、运动失调等症状,常在2~3天内死亡;在哺乳期内生长良好,一旦断奶后,仔猪便出现体温升高至41℃左右,厌食和顽固性腹泻,粪便由褐色变成黄色,后期由于肛门失禁,粪便沿着后腿淌下,恶臭异常,猪迅速消瘦,腹下部及耳根皮肤呈紫红色郁血,治疗无效,1周左右死亡。预防:母猪在配种前补防一次,公猪每年两次,仔猪20~25日龄、60~70日龄免疫二次。(2)感染伪狂犬病的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以及新生仔猪出现昏睡、呕吐、拉稀等而大量死亡;伪狂犬病病毒引起断奶仔猪发病死亡,主要表现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发病率20~40%,死亡率10~20%。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预防:作种用的仔猪断奶时用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或弱毒苗免疫一次,4~6周后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半年接种一次;妊娠母猪产前30天加强免疫1次,育肥用的仔猪在30~35日龄时注射1次。

50~90日龄:多发痢疾(血痢),原为猪痢疾密螺旋体。最急性型往往见不到任何症状而于数小时内死亡;急性型病例开始排黄色至灰色的软粪,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至40~40.5℃,后排出含有大量粘液或血丝的粪便,弓背,吊腹,脱水,饮欲增加,消瘦,虚弱和共济失调,该病例最多见;慢性型症状较轻,表现为反复下痢,不时排出灰白色带粘液的稀粪,并混有黑色血液,贫血,消瘦,生长发育受阻,成为僵猪。治疗:可用0.5%痢菌净液按0.5ml/kg 体重肌肉注射,或红霉素1~3mg/kg每日两次肌肉注射,连用2~3天。对剧烈下痢者还应采用补液、强心等对症治疗。

60~120日龄:多发副伤寒,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临床多见慢性型,体温升高或正常,周期性下痢,粪便呈淡黄色、黄褐色或绿色,有恶臭,混有血液和假膜,有的咳嗽、皮肤有疹等。预防:1月龄以上的仔用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苗肌肉注射1ml。治疗:恩诺沙星按5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日2次;庆大霉素1~1.5万单位/kg,每日2次肌注或内服.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