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肋之一:“企业公民”意识还不浓烈
据说红十字会的数钱机器已是忙得不可开交。有评论就认为,这是中国改变自己国际形象的举动之一。
在国家不断释放“爱心”、树立中国“品牌形象”的同时,也有另外一股力量——民间捐赠不容忽视。而以往,捐赠行为多为政府主导。不过,在此过程中,也有一些企业逆势而动,他们对此表现得陌不关心,甚至利用人们的爱心赚取更多的金钱。
这不由让人联想到“9.11”事件中星巴克的表现。当时,参与世贸大厦救灾工作的消防员因为口渴而进入星巴克,但由于身上没有足够的现金,星巴克的工作人员拒绝向他们提供饮料。后来,这件事被曝光后,星巴克被美国人甚至更多国家的人讨伐,品牌形象受到了极大损伤。试想,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国诸多根基不深的企业身上,是否有足够的体力来恢复元气。
这其实说明了一个道理:当灾难发生时,企业千万不要忽视人们“爱心”的力量。因为品牌一旦进入社会,就包括了更多心理、文化、道德等元素,它不再仅属于企业而成了公共财产,甚至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象征。这也是为什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致力于做一个优秀的“企业公民”的原因。
软肋之二:欠缺公益环境
海啸过后,内地富豪的慈善意识迅速看涨。SOHO中国总裁潘石屹捐款近300万元人民币,网易丁磊的捐款甚至多达1000万元人民币。不少明星也是又义演又捐款……
只不过,在这些富豪捐款的背后也有一些声音不容忽视。据与丁磊关系颇好的一位同事透露:“丁磊为此事犹豫了整整一天。”因为有太多的担心和顾虑,作为此次中国演艺界为海啸灾区募捐发起人之一的冯小刚,也因连日来各媒体报道的不实和片面而落得一身埋怨。用他的话说:“下次再不想牵这个头了!”
两个人的心态反映了一个现实:中国不缺善良慷慨的人,缺的是让善良慷慨得以落实的机制、缺乏公益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