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影响中国的10大品牌

   2024-01-18 互联网1480


  2002、2003两年本土手机品牌的快速膨胀,曾让一些所谓的营销专家高呼:这是本土营销人的胜利,中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营销规则。2004年,以诺基亚为代表的跨国品牌,放下架子,迎合手机市场深度分销的特点,向本土品牌学习,在渠道策略上进行了系列重组;迎合市场向高、低端两极分化的特点,与IBM、Symbian等企业合作,在高端领域频频出击,同时推出系列低端产品,抢夺市场份额;针对消费者对时尚的偏好,折叠手机、百万像素智能手机、多媒体娱乐手机接连上市,彰显品牌活力……2004年年底,在中国国产手机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上,面对跨国品牌的全面反攻,本土品牌对于未来的出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困惑。

  诺基亚经过在中国市场的多年经营,最终超越了摩托罗拉、三星等日韩品牌,击退本土品牌,成为行业领导者。

  联想

  忠诚度提升率:★★

  品牌溢价能力:★★

  行业影响力:★★★★

  行业创新能力:★★

  专家点评:更名为Lenovo以后,联想的国际化战略已定,然而在实施的道路上却步履蹒跚。无论做互联网还是服务、咨询,联想顶多是做了一个“三级跳”;而进入TOP计划的“国际精英俱乐部”和购并IBM全球PC业务后,联想将要完成的是一个“撑杆跳”的高难动作。

  年度看点:奥运TOP赞助商、购并IBM全球PC业务。

  行业地位:中国IT业第一家跨国公司提前数年诞生了。

  2004年,中国IT界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联想年”,年初花8000万美元买得“五环俱乐部”的入场券和年底拿出12.5亿美元购得IBM个人电脑事业部,让联想站在了风口浪尖。三星和IBM一直是联想在品牌建设和技术研发方面的榜样,现在,联想终于能向它们看齐了。

  从联想全球换标开始,联想就设计了一条国际化的道路,并且坚定不移地走了下去。加入奥运TOP计划和并购IBM全球PC业务,招致了不少质疑声。因为,支撑着三星巨额品牌支出的,是三星的产品设计和创新,联想在这一点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众所周知,PC业务对于IBM公司早已是鸡肋,卖给联想,既减少了损失,又间接地压制了惠普、戴尔等竞争对手,IBM才是这场游戏的最大受益者。但是,不管怎样,联想国际化的决心和勇者无惧“蛇吞象”的勇气,令人钦佩。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