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试种带出千亩青枣基地 取经学习青枣种植技术亩产翻一番

   2023-05-12 互联网3410

青枣种植技术

  “盐仓村的土壤、水质、湿度均适合种植青枣,长出来的果子又大又脆,非常清甜,一开始就不愁销路,农民种植的积极性非常高。目前全村种植面积已有近千亩,加上相邻的山后、东割头两村,整个盐仓青枣基地已达2000亩。”翁友明说。

  多项技术

  促成亩产翻了一番

  就在青枣面积“高歌猛进”的时候,2007、2008连续两年,个别农户为追求高产量而盲目施肥,导致部分果树出现减产的问题。这个小小的挫折,让农户对青枣种植技术更加重视了,开始从“埋头苦干”向“取经学习”转变。

  2009年,在外出参观回来后,刚刚接任村书记的翁友明决定在自家的果园里实施“人工光合作用”新技术。这项技术就是在每年的6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在果园架设电网,按照每亩安装25盏40瓦日光灯的标准在夜间对果树进行照明,促进光合作用。当年试验片不仅提前一个月上市,产量还比原来增加了一倍!

  2010年,县农业局农技人员到盐仓村推广“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技术,改变了农户防虫必喷药的传统习惯。此举不仅可为农户每亩节约300元农药钱,同时使得青枣更加“绿色”。农技人员还进行测土配方,让农户科学、合理施肥。当年,全村青枣大丰收,产量从每亩2000公斤提高到4000公斤,也卖出了每公斤6元的最近5年来的最高价格。

  盐仓村还组建起15支青枣营销队伍,把水果销往全国各大城市。

  多措并举

  期待跳出“轮回怪圈”

  随着盐仓青枣名气越来越大,盐仓逐渐成了台湾青枣的集散地,相邻县份的果农也把青枣运了过来,以图卖个好价钱。据统计,从外县运到盐仓销售的青枣每季就有1万多吨。这样一来,从盐仓村销售出去的水果就出现了品质的差别,影响了盐仓青枣的声誉。

  为打造青枣品牌,2009年,盐仓村成立了“绿都青枣专业合作社”,以统一种植标准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统一收购销售。合作社还为青枣注册了“绿都”商标。目前合作社成员已达80多户。

  在喜获丰收的同时也有果农担心,盐仓青枣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后,会不会和当地曾经风靡一时的荔枝、桃李、青梅等水果一样,陷入“走俏—推广—滞销”的轮回怪圈?

  诏安县水果开发中心副经理叶学文表示,专业合作社可以在打造品牌、推广新技术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可继续申请“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现代健康食品认证,进一步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希望当地政府出台更好的措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帮助开拓国内外市场,引导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