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这个时候,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哈毕日嘎镇前半台村迎来了特殊的“五兄弟”,带头的是一位司机,其余的为司仪、保管员、技工和退休干部,他们怀揣暴富梦想,踌躇满志,前来包地当“农民”,想从地里种出“金蛋蛋”。结果花了135万元“学费”,最终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的农民是不好当的。
走,到农村包地种土豆去!

“五兄弟”的相遇纯属机缘巧合。赵姓司机、李姓司仪和梁姓保管员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老乡,技工和退休干部都姓刘,来自湖北,与赵姓司机的同学是亲戚。2011年春节,几个人坐在一起喝了顿酒,随即擦出火花:走,到农村包地种土豆挣钱去!
这个想法来自“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司机,他告诉其余4人,2010年内蒙古种土豆的挣大钱了,1亩地挣2000元,10亩地挣2万元,100亩地挣20万元……最后,他异常兴奋地预言:“只要我们包下1万亩地,就成百万富翁了!”
司机的推论具有相当的说服力,因为内蒙古2010年种土豆的情况确实如此。当年,受全国灾情和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内蒙古土豆价格飙升至历史新高,每公斤收购价达四五元,种土豆发家致富的大有人在,土豆被比作种在地里的“金蛋蛋”。

一番商讨后,“五兄弟”决定“挣钱宜早不宜迟”。司机出资10万元,保管员拿出多年积蓄8万元,司仪出资15万元,生怕落后的两位(湖南)亲戚也出手阔绰,共拿出75万元。秉承“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理念,“五兄弟”不仅继续筹钱,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个遍,终于凑够200万元,开始了为期一年令他们终身难忘的包地经历。
这支励志“在农村狠捞一笔”的队伍里,司机因眼界开阔成为“司令”,负责总决策和联络;司仪灵活善辩,机敏过人,成了“军师”;仓库保管员忠厚老实,是管理财务的不二人选;技术员由学识最高的技工和退休干部担当。
在“五兄弟”眼中,发家致富的日子似乎离自己不远了。
连土豆长什么样都没见过,就跑来种土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