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专业合作社陈德富 农机“耕”出致富路

   2024-02-18 互联网1020
核心提示:成立四年来,德富合作社先后承担了全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了“五统一”(统一机械收割、统一切碎还田、统一集中育秧、统一机械插

  他是洪泽县岔河镇一位普通的农民,凭着一股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大胆执着的闯试,走出了一条依靠农机服务发家致富的道路。

  他致富不忘乡亲,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但帮助广大农户从手工插秧的劳累中解除出来,更是带动了一批社员共同致富。

机械耕种

  他就是全市优秀农机服务组织——洪泽县德富机插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德富。

  偶遇,梦想从这里起航

  初识陈德富,给人第一印象是朴实寡言、毫不起眼,一个典型的渔乡农民。从与陈德富闲谈慢聊中得知,他打过零工,扛过麻包,跑过拖拉机,可是没有一件事情能够让他摆脱一年到头入不敷出的窘境、能够实现让全家人过上富实祥和生活的美好愿望,直到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遇改变了他的人生。

  那天,他和乡亲们一起去镇上赶集,偶然看到镇广场有一台机器正在演示插秧,许多农民围在四周惊奇又新鲜地看着。陈德富看在眼里,心里顿时活泛起来:岔河镇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淮上珠”牌有机稻米享誉四方,可是每年的插秧却成为农民最为劳累的事情,有了插秧机不就正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于是,陈德富放下手中的事情,跑到县城向有关部门咨询打听农机事宜,实地走访朱坝等开展机插秧推广示范较早的村。通过一番了解,坚定了他开展机插秧服务致富的信心。

机械耕种

  心动立即行动。陈德富用几年来辛勤攒下的3万元一次性购买了2台插秧机。机器买回来了,可是问题一个一个接踵而至。没有技术,没有市场,没有资金,这些都成为摆在他面前的现实难题。老陈没有被吓倒,“既然干了就没有回头路”。没有技术,他买来相关书籍埋头钻研,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班,邀请县、乡技术人员上门指导。没有市场,他动员镇村干部做示范,说服亲朋好友带头插,并与每一个农户签订保障协议,达不到亩产的按照市场价全额补偿。没有资金,他向亲朋好友借,请村干部作担保赊欠一批物资。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陈德富就实现机插秧500亩,作业收入3.2万元。仅用一年时间就收回投资还能略有盈余,这让老陈意识到这条路选对了。

  致富,梦想从这里实现

  成功的喜悦让陈德富倍加振奋,更加坚定了他继续走下去的信心。2008年8月,怀揣致富梦想的老陈将几年来的积蓄全部投入,购置了14台插秧机,组建了德富机插秧专业合作社。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