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走科学发展之路

   2024-02-18 互联网1290
核心提示:在天禾种业300亩优质种苗培育基地,现代化的种苗培育温室整齐地排列着,水稻、棉花、西瓜、油菜等作物依次分布其中。温室中采用滴灌、喷灌的节水方

  伴随着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中央一号文件的正式出台,农业转型发展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近年来通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逐步告别了单纯水稻、油菜等传统农作物的种植方式,走出了一条从传统农业向城郊农业、进而向现代农业跨越转型的科学发展之路。

  规模+科技让传统农业实现华丽转身

农业水稻

  据包河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吴玉银介绍,包河区共有农田近10万亩。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从抢抓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先后流转土地5万余亩,引进皖江农业开发公司等规模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出滨湖农业示范园等现代农业生产基地20多处。“有了专门的种植基地,克服了传统种植中作物面积狭窄、先进科技无法大规模推广的弊端。”吴玉银说。

  在天禾种业300亩优质种苗培育基地,现代化的种苗培育温室整齐地排列着,水稻、棉花、西瓜、油菜等作物依次分布其中。温室中采用滴灌、喷灌的节水方式,能够自动调节温室内的湿度、热度。与指挥系统相对应的是他们独创的“四代一管”即代育秧、代耕作、代机插、代机收和田间管理的现代农业全程服务模式,推进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保姆式服务。

  除了在种植技术上增加科技含量,积极引进优良品种,也是包河区现代农业的一大“法宝”。

科学种植葡萄

  “漂洋过海引进良种,历经苦修终成正果。”谈及葡萄种植经历,大圩镇种植户有着共同的感触。大圩有将近30年的葡萄种植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户种植的葡萄品质大多开始出现退化。

  结合专家建议,区、镇投资3000多万元,对园区内的水系、道路进行彻底改造,同时依据大圩土壤引进适合条件的优质品种。

  “新品种葡萄,产量、口感品质和成熟期均与以往不同,大大延长了大圩葡萄的采摘期,相应地拉长了与葡萄采摘相关的旅游活动周期。让大圩的葡萄经济有了向外拓展的空间,丰富了大圩旅游的内涵。”吴玉银介绍说。

  品质+直销让现代农业释放巨大效益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