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国内绿植生产,就不得不提广州番禺区的化龙镇。近日,记者来到该镇,看到成片的龙血树、绿萝和金钻,很难想象1994年前这里种满了水稻和香蕉。让农户放弃传统农作物改种绿植,这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化龙镇花卉产销协会从中又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对此,记者采访了该协会秘书长屈永钊。

主动引导共同致富
“让农户放弃传统生产作物改种绿植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不能总是靠天吃饭,要主动寻求适合当地种植的经济作物。”屈永钊站在绿植种植大田里对记者说。1993年,化龙镇的农户全部种植水稻和香蕉。化龙镇山地多,而水稻要在平坦的土地上耕种,这会浪费很多土地资源。如果种植绿植,就能把这些土地有效利用起来。1994年,屈永钊开始负责管理镇政府规划出的9亩地,并进行绿植生产。经过两年的实践种植后,他又跑到外地考察绿植市场,发现生产绿植的经济效益远大于水稻。回到化龙镇后,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屈永钊于1996年牵头成立了化龙花卉产销协会,从此走上了近20年的绿植生产之路。

推广绿植生产,最难的就是农户的认知度不够。屈永钊说:“农户不认同绿植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卖不出去。在他们看来,这些绿植不能吃,如果卖不掉,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为了推广绿植,屈永钊和产销协会的同事一起,带领各个村的村长去花卉市场考察,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绿植的经济效益。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协会还带领农户参加国内的大型展会。在1997年的上海国际花展上,化龙镇的绿萝终于一炮而红,优良的品质深受业内人士好评,很多经销商纷纷来到化龙镇订购绿萝,这让当地农户看到了绿植生产的广阔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