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被视为害虫的蝗虫(又名蚂蚱),被简阳石板凳镇先锋村退伍军人雷朝军“请”进了大棚,喂饲料,添水……夜夜守护,小心翼翼地“伺候”着。
“按照最低产量估算,一个大棚两个月最少收获200斤,最少收3次,一百个大棚一年产量不少的哦,蝗虫零售价40—50元/斤,扣除少量的固定设施投入、人工等费用,效益相当可观。”

在这片流转过来的近30亩土地上,雷朝军正带领着社员们一步步朝着养蝗虫致富的美好明天迈进。
“这一片地都种上了草,草是用蝗虫的粪便做肥料,蝗虫吃草,出来的都是绿色食品。”石板凳镇一条不知名的小河边,浓郁的树荫旁,新民飞蝗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雷朝军指着河边排列整齐的蝗虫养殖大棚,详细地向记者讲述起了他的蝗虫养殖致富故事。
另类养殖 开辟致富新路

1999年,雷朝军从部队复员回到简阳。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雷朝军在三岔镇一家野味馆品尝到了一道由蝗虫做成的菜,这让雷朝军颇感新奇。经过仔细打听,他得知这些蝗虫全部来自外地,本地没有人养殖,而且做成一道菜仅需2两蝗虫但售价却高达80元!雷朝军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饲养蝗虫的想法悄然而生。
为了全面了解蝗虫养殖的技术、销售等情况,雷朝军上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并远赴青岛等地学习蝗虫养殖技术,之后又到山东、甘肃、北京、郑州等地考察市场。尽管花费不小,但是收获颇丰。一趟趟的学习、考察,让他迅速从一个养殖蝗虫的门外汉变成了一个技术员。
选对路子 成为致富带头人
选对了路子,学习到了养殖的关键技术,再加上雷朝军不分昼夜在基地忙活着,2011年,雷朝军不仅收回了前期投入的所有成本,还小赚了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