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草莓红火的事业

   2023-06-15 互联网3010
核心提示:  案例一  谈起种植经,陈润利讲得头头是道:“我们基地主打‘有机’牌,自始至终不打农药,只用农家有机肥。销售旺季每名工

  案例一

  谈起种植经,陈润利讲得头头是道:“我们基地主打‘有机’牌,自始至终不打农药,只用农家有机肥。销售旺季每名工人负责两个大棚,每天工作6小时,采摘、装车一条龙,保证卖出的草莓不仅可直接食用,口感还新鲜水甜。”

  “我们基地的草莓自助采摘,也搞得红红火火。城里草莓市场价仅10元/公斤,而自助进棚采摘能卖到40元/公斤,即便如此,很多人还是开车从洛阳、平顶山等地赶来亲自采摘,因为这样既吃着放心又玩得开心。”陈润利兴奋地说,“下一步我们打算依托当地特色,推出野菜面条和黄河鲤鱼等农家菜,争取综合发展。”

  案例二

  眼下正是草莓成熟季节,记者近日走访了位于孟津县白鹤镇的一个大学生“村官”草莓种植示范基地。这位年轻“村官”名叫王超,两年前为了带动村民致富,他多方筹资,在白鹤镇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建立起占地40亩的草莓种植园。“共有35个大棚,十余名工人,前期总投资60万元左右。”王超告诉记者。虽然投资大,但王超丝毫不担心赔本,因为“从清明节起,平均每天销售七千多元,最高日销售额达到一万元。依照目前的草莓长势,预计能延续到五一期间。”

  该基地管理员陈润利给记者算了笔账:“每年大棚塑料薄膜更新费12万元,购买农家肥4万余元,工人工资10万元左右,再加上水电,运营总成本有二十多万。基地目前草莓、香瓜换季轮种,利润还是不错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