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摘班的班长、18岁的维族女孩凯迪日耶曾经跟父母在山东打工,得知坤庆公司在镇上投产后,父母便关掉了在济宁开的拉面馆回到了老家当起了工人,“我一个月两千多块,一个人顶上以前全家的收入了。现在有不少村子里的人,要我介绍他们到这里来工作。”记者了解到,坤庆公司二期项目完工后,将解决当地6000人就业,实现年利税5亿元。
新一轮援疆开始以来,山东援建四县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共投入援疆资金4350万元,引导企业投入1.79亿元,组织35家“山东农业龙头企业新疆行”活动,达成9个项目、5.2亿元的合作意向。
大企业大项目落地成效显著
山水项目是我省第一个建成投产的援疆产业项目。22日下午,开车在荒凉的戈壁滩上走了两个多小时,记者来到了位于英吉沙县的项目现场。
山水项目计划投资28亿,2011年3月,第一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项目开工建设,当年年底顺利点火,并已于今年4月投产。一期项目投产后可新增工业产值8.36亿元,实现利税2.5亿,新增就业600余人。
山水集团喀什项目总经理李文忠告诉齐鲁网记者,山水集团搬到戈壁滩上,不仅将建成英吉沙县最大的建材企业,也将大大推动喀什地区的水泥结构调整。
同样建在戈壁盐渍地上的山钢集团莱芜钢铁新疆有限公司钢铁产业升级项目,则被当地干部群众成为“奇迹”。22日下午,在这片曾经寸草不生的严重盐渍地上,脚手架林立。
“在这片戈壁滩上,我们光地基处理就花了近3亿元!”山钢该项目的副总经理赵玉军说,为了消除这里盐渍土的影响,他们回填了1.5米深的石头,都是用铸锤夯下去的。项目总经理王继超告诉齐鲁网记者,一期工程预计年产量300万吨,将解决就业人口1000人。东营市援疆指挥部副指挥、疏勒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宋学华介绍说,一期工程于2012年9月竣工投产后,将带动一座20平方公里、产能300万吨的钢铁新城。
“如果说民生项目是各省市援疆的‘规定动作’,那么产业项目就是山东的‘自选动作’!”山东省援疆工作指挥部副总指挥王立胜表示,产业合作项目多、项目大、带动力强成为了我省援疆工作的最大亮点。
记者了解到,今年山东投入援疆资金9200万元,引导社会资金2.77亿元,修建路网52公里、供排水管网38公里,建设了6.9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园区总面积由年初13平方公里增加到33平方公里。省指挥部和自治区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签署协议,共同打造齐鲁生态钢城产业园。疏勒齐鲁工业园和英吉沙、岳普湖工业园都升级成自治区级工业园区。
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一年来,按照“运用社会力量、市场化运作来推进产业发展”的要求,山东援疆工作以构建受援地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以促进大企业、大项目落地为抓手,深化两地产业合作,实现互利双赢。截至目前,帮助四县落地产业项目205项,计划总投资246亿元,累计到位资金49.3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增加就业41838个。另有签约项目92项,总投资280.9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