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远县高石镇,同样是种植枇杷,记者却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一边批发价只有3.6元/公斤,一边批发出了12元/公斤的高价。原因何在?5月4日,记者前去探寻究竟。
简单粗放卖价低

威远县高石镇伞岭村12组的黄春华看到满园坠弯枝头枇杷叹息道:“唉,今年枇杷倒是好,就是卖不起价。”
他提起一束枇杷说:“像这种枇杷,今年批发价才一块八九一斤,而去年是3块多到4块。”
黄春华说,今年要比去年多一倍左右的收成,亩产在1500斤左右,可是价钱少了一半,一涨一跌,最多只能保住去年的收入。而这个并不容易达到,因为枇杷多了卖的时间长,损耗大,这也得算进成本里。

为什么没有去年的价钱高?村民彭泽华说,今年前期天气比较好,不怎么干也不怎么旱,枇杷坐果率高,果子结得多。到了成熟后期,天气陡然变热,又接连下夜雨,气温不稳定,导致枇杷表面出现黑斑和皱纹,没有去年的枇杷受看。加上怕掉果,黄春华不敢过于疏果,果子大多个小,这也影响了卖价。
他摘下一个大枇杷说,就是零售,也要这种大个的才能卖上4块一斤。“但是现在,光我们村都是1000多亩,一家人少说也有几千斤,不可能零售,只有挑到县城打批发,我已经卖了上千斤了,平均价可能在一块九一斤。”
科学管理产俏旺
就在黄春华在为卖不起价而苦恼时,同镇和风村的罗国胜却将枇杷卖到了12元/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