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一年时间的苦心经营,“本土”市场差不多被施恩吃了下来,每年到了新茶上市季节,各个单位要求订货的电话接连不断,我市不少企业还把他的产品作为“土特产”馈送给客户;而杭州、上海、南京等外市也有不少订单,原本不到50亩的茶厂经营规模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施恩在当地村领导的帮助下,将茶厂面积扩大了好几倍。
未来要走深加工之路
摊子大了风险也就大。扩种后的茶厂第一年就出现卖难的问题,不过这并没有难倒施恩。善于经营的他今年把150亩地的茶厂辟出50亩地来种上了绿化用的香樟树;同时又在村里租了两间房,招了几十名外来工揽下了为当地纺织企业修布的活,来个“以工养农”,扩大茶厂经营资本。2003年他的茶厂又遭遇到了龙卷风袭击,50亩的山苦瓜颗粒无收,但这些都没能伤到茶厂的筋骨。
施恩对茶厂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说,要想使自己的山苦瓜茶真正达到规模化经营,必须走山苦瓜深加工之路,他目前的茶厂还是粗加工,必须要与有实力的厂家联手开发山苦瓜系列产品,如山苦瓜啤酒、山苦瓜保健药品等等。据了解,目前,施恩与常熟一客商合作开发山苦瓜啤酒的项目正在洽谈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