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一名大学生,也是一名政协委员;她曾获省“双学双比”活动女能手的称号;他曾是一名退伍军人;他曾是一名装修工人。他们分别是毛爱珠、赵海燕、朱应武、朱应官。他们是一家人,他们同为80后,为共同的目标,他们走上了艰辛的养兔创业之路。近日,记者一行驱车来到了珊溪镇桂山社区平溪村,见到了他们的养兔场。

回乡养兔 创业路艰辛
养兔场里一间间兔舍整齐干净地排列着,装有自动喷水设备。每只母兔的长耳朵上有一个红色标记。“只有这样才能管理好每只兔子的防疫、配种情况,不然兔子一多就乱了。”毛爱珠说。
“我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但前提必须是生活有保障。文成处于泰顺、平阳交界,兔子又十分受周边地区群众的欢迎,所以我就想创办一个养兔合作社,这样既能自力更生,又能带动周边的群众一同致富。”哥哥朱应官就是养兔创业的发起人。

毛爱珠在山里长大,读高中时,就对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后,一直希望能回家乡创业。当朱应官提出以合作社的形式带动周边村民一同养兔致富时,她和丈夫朱应武、嫂子赵海燕四人一拍即合,由8只兔子开始他们的养兔创业之路。
“我们没有资金,只能先买8只兔子在地下室养殖。”说起四个人的创业之路,毛爱珠感慨颇多。她指着眼前一大片的厂房说:“以前这里是个小山沟,荒废了许久。2007年,我们花了2万多将这里填平,盖了间茅草屋,那时只有300个笼位。2008年,我们把养兔场搬到了这里。之后,大家就开始到福建、平阳等地学习养兔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