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记:无公害农产品的蹿红悖论
食品健康无毒应该是其自然属性,但如今当“农村成了劣质工业品的倾销地,城市成了有毒农产品的大卖场”时,这一自然属性却成了一种奢望。人们寻求回归田园诗般的农业生产小部分为玩票,大部分则实属无奈。这是悖论之一。
在市场规律的主导下,农民希望投入更少的成本,收获更多的产出,因此无节制的向土地索取生产力、使用化肥、生产剂等提高产量和售价似乎是正当之举。而相比之下,迅速蹿红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则要求必须找到这些辅助生产方式的替代品,找到价格与成本之间的平衡点。在当前生产条件下,成本投入明显要高于传统生产方式,这是悖论之二。
悖论是不是意味着无解?
面对如此纠结的现实,有人怀念田园牧歌般的农耕文明,有人热衷于对政府失位,资本逐利的道德批判。但与其如此,还不如在反思这个接近工业化的食物生产链条同时,加强对现有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交易过程的监管,并且逐渐利用现代农业科技的力量,找到一个利益与健康的平衡点。
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好在,我们已经开始在努力。各级农业部门对包括三品一标在内的农产品公共品牌的打造日渐重视,5月下旬,河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分别在邢台市、保定市举办了两期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培训班,就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发展背景、政策法规、认证制度、内检员管理等内容进行了综合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