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育鸡苗,烧煤和木屑,温度控制不好,死亡率近10%,人还累。2009年,祁杰建议父亲买了4台温控机安装到鸡舍,鸡苗死亡率下降至1%,还提高了产蛋率和蛋的品质,降低了鸡的发病率,使原来日产量1.5万枚提高到目前的1.8万多枚。鸡刚上笼时不习惯,易发生踩踏,日夜都要人守着,很累;祁杰帮父亲设置了远程监控,即使在家中也可随时观察鸡的状况。有一天晚上,在电脑里看到群鸡发生踩踏,祁小荣立即打电话让工人干预,啄伤的几百只鸡95%以上都救活了。“要是等到天亮才发现,损失就大了。”
2010年,祁杰又帮父亲购回一台冲洗、取粪一体化的机器,投入仅6000多元,但效益明显:节约人工,一年节本3万多元,原本需费力清除的鸡粪被收集起来出售,环境还更加干净。去年,取鸡粪500多吨,卖了2万余元。
“经过这几件事,我相信儿子回家养鸡,也是很好的出路。”祁小荣说。
不过,祁杰并不甘心仅仅当一名鸡倌,他有自己更长远的打算:指前土地肥沃,无污染,是中国标米生产基地,他打算和几个学农的同学一起搞稻米、山芋、油菜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创建自己的农产品品牌。目前,他已与当地一家油坊谈好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