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蚝大王创业致富有一套 鲜蚝销量占全国生蚝产量的一半

   2023-03-08 互联网4570

养蚝技术

  郑宏明:我想她帮我做多点工,但是潮水一涨的时候做也做不了。

  记者:没办法?

  郑宏明:是啊。

  记者:那你也得付给她一天工钱?

  郑宏明:做一个小时也一天工钱,做两个小时也是一天工钱。

  胡顺喜(渔民):我打湿脚就是做半个小时好,一个小时好,五个小时好,就是说潮水的问题,反正就80块。

  记者:那你今天脚已经打湿了?

  胡顺喜(渔民):打湿了,我已经80块捅到荷包里去了。

  潮水涨上来后,这些水泥柱都将淹没在3米深的海水以下。郑宏明开出一天的工钱,却只能做三分之一的活。人工成本高不说,更糟糕的是,郑宏明发现水泥柱密集的养殖方法还会影响到蚝的生长。

  郑宏明:有些是五世同堂。我找一根给你看。

  记者:五世同堂什么意思?

  郑宏明:一大一小参差不一,像这样这么大,还有一个夹在中间,这么小,长不大太小了。

  记者:这个就长不大了?

  郑宏明:比如说它是一起孵苗上去的,这个就变的很大,这个就没有生长的空间,压住它这里。

  记者:被挤死了是吧这个蚝?

  这种养蚝方式在钦州历史久远,从来没人能改变得了,郑宏明又有什么办法呢?然而,4年时间之后的1997年,郑宏明却找到了一种很简便的养殖方法,只需3分钟就能学会,却能将蚝的产量提高3到4倍,影响到广西,广东,福建等地的养蚝业,甚至文莱和日本的专家都来向他求教。

  1997年,自从郑宏明找到了一种号称能改变钦州养蚝业的方法后,他经常到离家35公里外的建材市场买水泥。

  杨定新(水泥经销商):一天用了10几吨。我觉得很奇怪,用这么多水泥,做房地产的,用这么多水泥,我不知道他。

  蒋福初(渔民):我见他拉水泥,天天都是拉一车一车水泥回来,我跟他说虾哥你拉这水泥干什么?

  郑宏明的家里不建房子,却一车又一车将水泥拉回家,他的举动让周围的人看不懂了,面对大家的质疑,郑宏明再次口出狂言,宣称要做一件划时代的事情。

  郑宏明:划时代的,他不懂什么叫划时代,我说书上说的。

  1999年4月的一天,郑宏明在码头再次制造了轰动。这一天,郑宏明邀请了广东、香港的几个客商来龙门港做客,将自己养的蚝运到码头。

  蒋福初(渔民):把这个蚝搞成跟一个亮盘一样大,分不出来哪个大哪个小,都是一样的了。

  记者:轰动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