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合作社资产达700余万 揭开养猪倌独家致富秘笈

   2023-08-21 互联网2540

养猪技术

  秀典型

  7月18日,南堰村九组。两个标准化猪舍分列漂亮的小洋楼两侧,院前果林粮田葱茏,院中清清爽爽,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个年出栏200头的养猪大户。

  “3月份14头,10500元;6月份9头,5400元,7月11日10头,5000多元。算下来,上半年已赚了近万元。”虽然行情不好,翻看小账本的尹在琴却不担心。

  她的信心正来自于合作社。2005年前,还住着烂草房的她,在合作社带动下建起标准化生态养殖家园,一年多后便在村里率先盖起了小洋楼。今年,她刚刚与合作社签订了防疫保健、回购销售的合同,奔富路更有了底气。

  晒秘笈

  管理民主 运营须规范透明

  在南堰猪业合作社监事长陈大清看来,管理规范是合作社在多年风雨中生存发展并深孚众望的最关键因素。

  “首先要戒管理不民主。社员才是真正的主人,我们有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每年开两次成员大会,商量大事,汇报收支。”陈大清告诉记者。

  财务管理严格、透明同样重要。别看钟子敏是管理近千万资产的合作社理事长,但审批权只有区区50元。“50元以上、300元以下的要经监事长审签,300元以上的由监、理事会共同商量。我们还聘请乡财政所的人来兼职任会计,保证财务规范。”合作社理事长钟子敏笑道,支出这一块就卡死了,想出点资金问题都没可能。

  而偌大的南堰猪业合作社,生产资料采购和销售额都多达五六百万,购销如何保证公开规范?陈大清介绍,他们在选择采购企业时,要邀请乡上分管领导、监、理事会全体成员、社员代表到多家企业实地考察,各种指标放在桌面上比选,最终共同参与谈判定价。销售也是同样,而且即使在售猪现场,代表们不仅亲自过目把关,还要在每张销售清单上签名才行。一旦出问题,责任一目了然。

  巫离林是合作社扩繁场的技术场长,每天忙上忙下,毫无怨言,原因就在于合作社的兴衰与作为股东的他直接利益挂钩。而他只是诸多工种中的一个。“合作社内部必须要有分工,不然的话就会忙乱,效果还不好,这也是管理的一部分。”钟子敏告诉记者,现在合作社的一般社员只负责专心养猪,我们有生产技术组、宣传教育组、营销配送组,干其他专业化的活儿。

  “别的合作社入筹一元股金都得苦口婆心动员半天,我们的社员,如果有可能,入1000万都愿意。这就是信任。”陈大清说,为了保护社员利益,合作社曾经拒绝过两家企业入百万元股的请求。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