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稻田间套养 虾稻连作模式收益增3倍

   2023-12-16 互联网1640
核心提示:“人工诱导”虾苗繁育在全国率先成功几乎与积玉口镇农民首创虾稻连作模式同步,我市小龙虾加工企业也迅猛发展。熊口的漆雕良仁、浩口的郑玉林等人以敏锐

  夏日的潜江,荷花映水,碧叶连天。

眼下,正是龙虾上市的高峰期。炎热的天气挡不住龙虾美食的诱惑,潜江市餐饮业每天可消费小龙虾15000公斤。小龙虾餐饮的火暴是近年来潜江小龙虾产业持 续发展的表现之一。作为“外来物种”,潜江龙虾何以反客为主,成了潜江市特色产业?

小龙虾养殖前景

“虾稻连作”外来物种成为养殖“新宠”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原产于北美洲。1928年从日本传入我国苏北地区,经过近80年的繁衍生息,小龙虾的种群迅速壮大,现在已遍布除新疆、西藏以外的 全国各地。上世纪80年代末,小龙虾进入潜江。

由于小龙虾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在市场上颇受欢迎。2000年春,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农民刘主权、褚红云在实践中探索出虾稻连作种养模式,即每年9、 10 月份中稻收割后,在稻田里野生寄养小龙虾,利用稻田丰富的天然食料供小龙虾生长,次年春夏之交期间捕捞小龙虾。

小龙虾技术大全

2003年,针对龙虾市场前景广阔、发展优势明显的机遇,潜江市委、市政府敏锐地把发展龙虾产业纳入战略层面进行规划。组织水产专业人员先后到江苏、安 徽、江西、浙江等地全面考察小龙虾的养殖情况。在得知他们只是进行了一些技术试验而并没有大面积养殖成功的经验后,回来便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和积玉 口镇的虾农一起探索虾稻连作种养技术,并请省里的专家共同进行研究。

通过3年的探索,潜江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一整套虾稻连作种养互生模式,并科学总结出了《克氏原螯虾与中稻轮作技术》,这项具有潜江特色的“虾稻连作模式”, 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2006年,湖北省委把虾稻连作模式写进了省委的一号文件,在全省推广。短短几年,全省 “虾稻连作”面积突破200万亩,潜江市的稻田养虾也由2002年的几百亩迅速发展到2009年的18万亩。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