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刚认为,通过试种,在三宫乡种植雪菊有两个有利条件,一是虽然雪菊喜水,三宫乡缺水,但现在乡里采用高效节水滴灌技术,既可以解决浇水问题,又可以进一步降低雪菊种植成本;二是雪菊适合集中连片种植,利于采摘和管理,三宫乡有土地流转方面的优势,进行大面积集中连片种植没问题。
马刚说,雪菊种植过程中要浇够8到11次水,雪菊6月就进入采摘期,可以持续两个月,平均5天摘一次。
采摘雪菊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一个人一天摘10公斤湿花,每公斤采摘费8元,一天就可以收入80元,一个月采摘6次,就可以挣到480元;一亩地产60公斤干花就可以保本,一般可产120公斤干花,按一公斤干花最低收购价80元计算,一亩地最少也能挣四五千元。
“相比较来说,种植雪菊要比种其他经济作物效益好,种植雪菊是一项好产业。”这是三宫乡党委书记连慧玲给记者算的一笔经济账。
连慧玲说,通过试种,首先,乡里的群众对雪菊有了进一步的认可,现在大家都知道雪菊降火、降血脂效果明显,用雪菊泡茶喝的人很多,本地就有一定的消费市场。其次,乡里有专门收购雪菊的经纪人,解决了雪菊的销路问题。
“但种植雪菊的投入很高,一亩地最低投入要5000元,高的要投入8000元。”连慧玲说,雪菊种植是个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三高”产业,不建议家家户户种植,一个人手里没有10万元,种植面积不超过5亩,最好交给有钱的大户种植。
新疆雪菊滞销的问题,也给三宫乡发展雪菊产业敲响了警钟。按照连慧玲的想法,明年,三宫乡将大面积推广种植雪菊,面积将达到500亩。“总量控制在千亩以内,最主要是将这个产业做精细。”
连慧玲说的“精细”就是要在注重雪菊产品品质的基础上,对雪菊进行精美包装,提高雪菊的附加值,让雪菊种植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真正变成一个致富产业。
连慧玲的这一想法与很多业内人士的意见不谋而合,他们认为,应该尽早通过政府或行业协会来完成雪菊品质分级,雪菊也可以根据产地、海拔高度、采摘时间、开花周期、品相等对应分级,形成多层次的价格,只有建立了定价机制,才能避免因价格大幅波动而损害农民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