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赖哈蟆想吃天鹅肉。形容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梦想。不过这句俗语也给人们以联想:天鹅肉一定鲜美无比。然而,吃天鹅肉并非想入非非,它已悄悄地“飞”上了一些人的餐桌。

9月13日,笔者慕名来到泸州市纳溪区棉花坡镇大溪村“泸州碧禾珍禽养殖有限公司”,一个美丽的山坳中,在四周布满铁丝网的水塘里,灰天鹅追逐嘻戏、悠闲觅食。见了笔者“野”性十足:“哦!哦!”灰天鹅惊慌失措,飞出数米……“今年头8个月卖了1000多只,有15万元的纯收入。”健谈的养殖场老板周德全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意外发现 认定特色养殖
今年已是57岁的周德全,曾是下乡知识青年,后来在工厂当过工人。2002年,时任鞭炮厂负责人的周德全,由于安全政策原因“下课”,获得政府转产扶持金后,由一个企业领导变成一名失业人员。

“要说养殖天鹅,纯粹是一次偶然发现。”2003年,泸州举办西部农业博览会,凑热闹的周德全被展出的“野味农业”所吸引:灰天鹅肉味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有祛风寒、壮筋骨、益阳气、活血的功效。同时,根据有关规定,人工驯养的“野天鹅”是允许食用的……
“当年在泸州市从事灰天鹅养殖仅有3家,而且规模都不大。百姓对天鹅都有一种神秘感。”周德全对“野味”项目前景充满信心。半天时间,他没有离开半步,将展台的各种资料看了个遍,决定投资特种养殖。周德全说:“我是一个紧性子,认定的事情说干就干。”
潜心钻研 掌握养殖技术
“万事开头难。一个城里人从事养殖,其难度可想而知,一切从零开始。”周德全说:“由于是特种养殖,就连书店都买不到技术资料。”最初,周德全边养殖、边摸索,消毒、喂草……就像照顾小孩一样,守着鹅苗形影不离,但还是遇到了一次又一次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