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的顺口溜只能形容过去狍子等野兽繁多、易于猎捕,而如今野生狍子少之又少,已被国家列为保护动物,但是友好区碧云林场青年徐衍庆经过2年多的努力,成功走出一条野狍驯养之路,可谓“棒打狍子在院里”。

今年35岁的徐衍庆,头脑精明,在当地开有一家山特产品店。2008年4月的一天,在一次上山途中他发现一只受伤的狍羔,将其带回家精心治伤 和喂养,小狍子很快恢复健康,与救命恩人徐衍庆建立了深厚感情,不肯离开徐家的院子。此后,他格外关注狍子的养殖信息。当他得知我国狍子数量急剧下降,为 了挽救野狍资源,有关部门正在开展野狍人工驯化饲养试验时,萌生了拯救野生狍子的想法。于是,他把人工驯养野狍这个想法迅速向场领导汇报,场领导非常赞 同,同时,又害怕由于技术问题导致成活率低,所以,林场鼓励他到河北承德学习驯养野狍技术。

2008年10月,学完野狍驯养技术的他购买了各种驯养书籍,并买回了一只小母狍羔,回到碧云林场,开始了野狍的驯养。他把买来的母狍和他饲 养的公狍圈养在一起,到2009年5月产出一对母狍羔,填补了我市养殖野狍的一项空白。“野狍子是草食反刍鹿科动物,抗病力强,繁殖率高,一胎产2至3只 羔。野狍圈养吃得少,混合玉米面、麸子、豆类等杂粮,每天每只0.6千克,适量补给青干树叶,就能满足狍的生长发育需要,普通职工家都易于做到。”徐衍庆 向记者头头是道地讲述野狍的养殖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