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州市惠阳区平潭镇租地的云南人白剑龙很喜欢在种菜上动脑子,比如自建简易大棚,铺设滴灌设备,筛选最适宜品种,摸索高效施肥方式。然而,不论栽培方式和品种怎么变,他始终坚持不变的是自己培育嫁接苗,包括番茄、茄瓜、青瓜等。

近段时间,白剑龙发现新尝试的番茄种植模式初显成效,去年农历11月前后将番茄嫁接苗移植至简易大棚,预计每亩产量可达1万斤,若按当前1.4元/斤来计算,除去成本可赚近1万元/亩。
农民自育嫁接苗多年
白剑龙来广东已三年,对番茄实生苗和嫁接苗优劣点比较,有着切身经历。

“实生苗死苗严重,生长时间长。”白剑龙脱口而出,他认为,首先番茄嫁接苗采用野生番茄作砧木,对枯萎病、青枯病、根腐病等多种病害都有抗性;其次砧木根系发达,营养吸收快而多,与同期种植的实生苗相比,提前20天左右上市,果型、果色好,而且可延长上市时间1个多月,产量高,管理好能达1.5-2万斤/亩。
2月22日,南方农村报记者现场看到,用竹子、薄膜搭的简易棚是白剑龙用来育苗的场所。白剑龙说,多年来种植的番茄、茄瓜、青瓜等茄科类和瓜类蔬菜,都自己培育嫁接苗。以番茄为例,进口种子0.3元/粒,加上嫁接人工、砧木等成本,每株苗成本在0.6元左右。尽管每株苗的投入比实生苗高出一倍,但白剑龙认为很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