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瑞昌苎麻种植面积近7万亩,年产量14万多担。但如今只有零星种植,面积仅千余亩
江南四月,满眼翠绿。记者来到瑞昌市夏畈、南阳等乡镇采访,过去田间地头到处是翠绿的瑞昌苎麻,如今却是今非昔比。夏畈镇分管农业的党委委员宋增大告诉记者:“现在主要发展林果业和蔬菜,很少有农民种植苎麻。”

瑞昌苎麻是瑞昌市优质农产品,农民如今为何不愿意种植苎麻呢?市农业局副局长幸珍松告诉记者:“种植苎麻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价格每公斤只有4至6元,农民种植苎麻连工夫钱也挣不到,当然不愿意种苎麻。”
曾经每公斤16元,农民种植积极性高
瑞昌苎麻有“绿色金子”之称,种植历史悠久,在国际市场上曾享有很高的声誉。
瑞昌苎麻主要品种有细叶绿和大叶绿,细叶绿的单纤维支数高,种植面积在60%以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瑞昌苎麻价格一路攀升,农民种植苎麻积极性空前高涨,田间地头到处是苎麻。
1980年,瑞昌投资建设了麻纺总厂,下设麻纺、羽绒、染织等6个分厂,产品有精干麻、麻球、纯麻纱等,畅销海内外,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
据了解,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瑞昌苎麻非常俏销,价格最高时每公斤达16元,简直是在田地里种“金子”。那时候,瑞昌农村家家户户种植苎麻。1985年,瑞昌苎麻种植面积近7万亩,平均亩产100公斤,总产量14万多担,实现了面积、单产、总产三超历史。
化纤替代麻纤维,苎麻价格大跌
瑞昌苎麻一年三收,头麻80到90天,二麻50到60天,三麻70到80天。剥麻和打麻完全靠人工,是劳动密集型的农作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