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多肉年赚100万 老花农到底咋干

   2024-02-18 互联网970
核心提示:  “老蒋多肉”的蒋师傅。  “蒋师傅,这个来一盆。”“这个是母本,用来繁殖,不卖的。”  “蒋师傅,这盆卖吗?”“这个

种多肉“萌宠”年赚100多万,退休花农逆袭职场白领。

  “老蒋多肉”的蒋师傅。

  “蒋师傅,这个来一盆。”“这个是母本,用来繁殖,不卖的。”

  “蒋师傅,这盆卖吗?”“这个品种只有3个了,也是不卖的。”

  ……

  周六,三墩一个专种多肉的大棚里却顾客络绎不绝,人们正围着主人蒋师傅询问着手中多肉的价格。蒋师傅这个看看,那个瞅瞅,“傲娇”地表示很多都不能卖。

  胖乎乎的肉身,肥厚的叶片,不经意开出的小花……近几年,多肉植物开始从日本、韩国、美国等地流行到国内。因其小巧可爱的造型,被许多网友称为治愈系植物而成为新“萌宠”。在办公桌上摆放一盆多肉景观,已经成为小白领们的新潮流。而以种植售卖多肉植物为职业的“蒋师傅”们,也在这几年火了一把,有些人的年收入甚至超百万。

  销售额是10年前的40倍 多肉成年轻人的心头好

  “肉肉”是爱好者们对多肉植物(也叫多浆花卉)的爱称,指植物营养器官的某一部分,如茎、叶或根显得肥厚多汁的一类植物,全世界共有多肉植物20000余种。像很多人喜欢的那种整株像一朵莲花,但叶片很厚的“石莲花”,也属于多肉植物。把不同造型、不同色彩的多肉植物组合在一起,就是眼下最热销、最文艺、最小清新的“肉肉组盆”了。

  作为浙江省最大最早的多肉种植基地,三墩的“老蒋多肉”在杭州的多肉圈子里可以说是赫赫有名。“十几年前,我去广州、厦门那边出差的时候,偶然接触到多肉植物。那时候就对多肉‘一见钟情’了。”从最初开始买多肉种在家里观赏,到退休之后弄大棚大规模种植。主人蒋悦元师傅2003年开始做多肉大棚,到今年已经有11个年头。

  记者到访时,年近70的蒋师傅正在棚里观察着最新一批母本的生长情况。“刚开始弄大棚种多肉的时候,确实也看到了一些市场前景。但万万没想到会有那么火的一天。”蒋师傅告诉记者,多肉大概在20年前进入中国市场,相比日本、美国等地方的上百年多肉历史来说非常短。“不过,那时候上海的市场行情就不错,浙江就几乎没有了。也就是近3年,多肉一下子火了起来。”

  “以前都是大伯大妈喜欢多肉,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好这个。市场需求一下子被提高了。”如今老蒋一年总的销售额是10年前的40倍。

  说起多肉火的原因,蒋师傅觉得,一方面是因为多肉在日韩地区很早就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并呈现多元化量贩式生产的状态,流行到中国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多肉体积小,品种多,形态各异,养起来又比较方便。“当然,媒体的包装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家住城西的高小姐在一家设计师品牌服装公司从事平面设计工作,几乎每个月都要到老蒋的大棚报到一次。“办公桌里早就被肉肉们占领了,更别说家里了。”高小姐笑着说,自己从前买化妆品、包包的钱,现在几乎都投到了多肉上。据蒋师傅介绍,像高小姐这样一掷千金买多肉的发烧友,杭州城里有几十个,其中以白领居多。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