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种植棚里,这样的白色塑料袋子被一排排堆放成行,每个袋子都长着一支小灵芝。王春利说,灵芝其实也是一种菌,种植方式和大多数人工种蘑菇的方法类似,但灵芝培育的土壤环境、温度、湿度等要求更精细些。
每年2月份选种培育灵芝菌苗,4月份栽培到种植袋里,6月份第一茬灵芝就长出来了,根据生长情况,一年可以收获2—3茬。
在种植棚里,所有的灵芝上和周边的地上都蒙着一层灰色粉末,很像是尘土。“这可不是脏土,这是灵芝喷射出的孢子粉。”王春利说着用手指在灵芝表面刮了一下,一层咖啡色的粉末黏附在手上。原来灵芝实体进入成熟期的时候,在它的芝盖上会释放出孢子粉末,也就是灵芝繁殖后代的“种子”,是灵芝最精华的部分。
“孢子粉食用前还要进行破壁处理。”王春利指着大棚外的破壁加工室说,灵芝孢子有双层外壁壳,必须通过特殊工艺破壁处理,这样灵芝孢子粉才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更具功效。
病友来访
“我要找‘灵芝老人’。”上午10点多,当王春利正津津有味地给大家讲着自己种植灵芝的经过时,突然从门外走进一老一少两个人,年轻人搀扶着的这个老人一进门就不停地打听谁是灵芝老人王春利。
找王春利的陈大爷来自云南昆明,也是一名癌症患者。“我是来学习如何种灵芝的。”陈大爷说,他看了中央电视台有关王春利种灵芝抗癌症的报道,正好这几天来天津探亲,于是专程来找王春利取经。
“我也是癌症晚期,做过手术,现在生活一点乐趣都没有……”看到王春利精神饱满的样子,70岁的陈大爷显得十分羡慕。
“我太理解这老哥哥的心理了,当年我刚生病时也和他一样呀。”看着陈大爷愁眉不展的苦闷样子,王春利不禁回想起自己过去的困境。
2007年的一天,身体劳累的王春利在医院做保健治疗时,医生说他甲状腺可能有问题,让他到权威医院再查查,当时王春利根本没有在意,觉得就是工作累了,没什么大病。
架不住家人劝说,他来到肿瘤医院做了检查,没想到医生确诊为甲状腺癌症晚期,要求他马上住院。
“当时感觉就是世界末日了,人精神一下就垮了。”王春利说,当年他56岁,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但他以前从没有专门种过地,在村里开饭店、为村里钢材厂当业务员,到干起自己的乡镇企业,他的生活一直过得很忙碌,经济上也很殷实。但面对病魔,他感觉以前的一切都是一场空,生命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