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省事又省钱的想法,不仅得到县乡的支持,还获得村民的大力拥护。当全村人热血沸腾的时候,“一桶冷水”将黄小琼浇出了几个激灵——村财一穷二白,村民兜里没钱。
一个靠山吃山的尝试
既然搬不走,那只能靠山吃山。下派前,黄小琼在市农业局工作了20多年,不仅农业政策熟、农业信息广,还认识很多农技专家。他首先利用村两委换届的机会,配强班子,再通过帮扶慰问、修建村部、兴建卫生所和村民活动中心、修村道、开展清洁家园等一系列工作,把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不久,村民们发现一批接一批的农业专家进村来给土地“检查身体”,一个又一个创业方案堆上黄小琼的案头。根据兰山村自然条件,黄小琼首先引进了灵芝,由村支委、优秀党员兰华明带着村民兰水官种植。不到一年,灵芝收获第一茬,3.6万元的利润“钻进”两人的腰包。
“黄书记带着大家能赚钱”的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大家都想跟着他干。之后,太子参、红薯、紫薯等市场效益好的农作物“爬”上了梯田。
最让大家看好的是兰山生态农场项目,由村支部书记兰章明领着7位村民创办。最近,他正张罗着成立专业合作社。“黄书记说,土鸡土鸭市场好,只要够‘土’就有市场。”兰章明说,农场里饲养的鸡和鸭从小只吃虫子和谷物,好名声传出去后,随之而来的是源源不断的求购电话。
“3000多只土鸡、土鸭和朗德鹅(也被称为小天鹅),纯利润可达20万至30万元。”说起这个,兰章明喜上眉梢。他说,接下来兰山生态农场打算搞订单养殖,不仅接受销售商的订单,也接受城里居民的订单。合作社会将养殖技术传授给村民,由村民接单养殖,带动全村致富。
一条发家致富的关键路
发展生态农业并不是黄小琼的终极目标,他计划将生态种植、生态养殖资源和兰山村的自然条件、畲族文化结合起来,打造一条畲族文化生态旅游路线。
这些年,他带着村两委的成员没少跑。省财政厅、市财政局、县财政局、市民宗局、市委农办、“结对子”的企业……他从各方“化缘”来一些帮扶资金,并从市规划院请来专家进行发展规划。
最近,黄小琼又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想充分发挥兰山村靠近贵安旅游项目的地理优势,从山脚下溪利村修一条新路上山。“这条路大约5公里长,比已有的进村道路短,还可以向贵安‘借光’,拉来众多游客。”黄小琼说,要做这个项目,需要市、县交通局和林业厅的支持,接下来,他和村主干又得跑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