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可乐”投放市场后的几天内,公司遭遇了消费者的抗议。评论家们把“新可乐”形容为“懦夫喝的可乐”。一位顾客写道,“让可乐变味就像是上帝把草地变成了紫色。”另一位顾客则抱怨说,“你们带走了我的童年。”一个名为“美国旧可乐饮用者”的团体向可口可乐提起诉讼,并将一箱箱的“新可乐”倒入下水道。消费者开始囤积原始口味的可乐,因为在商店里已经难以买到了。与此同时,一个黑市也逐渐形成。
“在那段时间里,为可口可乐公司工作很不愉快,”穆尼先生回忆说,“在食品商店里碰到的朋友会问我:”你们公司是怎么想的?你们怎么能让花了99年建立起的品牌毁于一旦呢?‘可见人们觉得这对他们个人也有影响。“
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北美运营总裁大卫·马丁(DavidMartin)表示,这个例子说明公司必须用消费者的眼睛看待品牌。“公司可能认为他们拥有自己的品牌,但消费者觉得在这些品牌当中也有他们一份利益,”他说,“你需要获得他们的允许才能进行改变。”
可口可乐最终“投降”,让消费者欣喜若狂,同时也使公司转危为安。“经典可乐”的销售量猛增,远远超过了以前的水平,顾客忠诚度得到了加强。郭思达先生不但没被解雇,还在1985年底拿到了500万美元的奖金,作为使公司股价在一年内增长超过三分之一的回报。
Interbrand的数据显示,今天,市值673.9亿美元的可口可乐仍是全球价值最高的品牌,比名列第二的微软(Microsoft)高出60亿美元。
然而,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正在慢慢减弱,有些人认为“新可乐”难辞其咎。那次失败的经验使可口可乐对于创新显得更为谨慎,并加大对核心品牌“经典可乐”的投入。但是,随着关注卡路里的消费者转向更为健康的饮品,采用上述品牌战略是否明智正受到质疑。百事领先一步推出瓶装水和果汁,从而使产品呈现多样化。现在,可口可乐正在努力迎头赶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