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如何预防“暖气病”

   2023-09-13 互联网2510
核心提示:今年的供暖季已经到了,室外寒风呼啸,室内温暖如春。不过,供暖给人们带来温暖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麻烦:咽干、嗓子痛、皮肤干

冬季如何预防“暖气病”

今年的供暖季已经到了,室外寒风呼啸,室内温暖如春。不过,供暖给人们带来温暖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麻烦:咽干、嗓子痛、皮肤干、头晕、胸闷。种种症状被人们统称为“暖气病”!
  
  到底什么是“暖气病”,而我们又该如何远离“暖气病”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郭兮恒。
  
  感冒居暖气病之首
  
  郭兮恒告诉记者,在供暖季,最高发的“暖气病”就是呼吸道疾病了,长期呆在暖气房里的人可能会出现口干、头晕、嗓子疼、咳嗽、烦躁、皮肤发紧等症状,究其原因只有两个:温度过高、湿度过低。
  
  郭兮恒指出,冬季房间里温度最好在23—25度,湿度在60%左右,否则呼吸道就会感觉不舒服。
  
  据介绍,鼻腔、上呼吸道直至肺的黏膜上面密密麻麻地生长着的纤毛,是抵御病毒侵入的第一道屏障。人体水分充盈时,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活跃,可以抵御病菌侵入人体。而在体内缺水时,纤毛运动会变弱,抵御病毒的能力下降,就很容易感冒。
  
  补水还需补充电解质
  
  造成“暖气病”的最大原因就是空气干燥,人体水分丢失。至于解决之道,很多人觉得再简单不过了:不就是多喝水。不过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喝水不少却依然很渴?专家表示,远离暖气病,“补对水”很重要。
  
  郭兮恒指出,人体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当环境温度过高时,人体为缓解高温,皮肤就会通过出汗来降低体温,而出汗除了丢失水分外,还会丢失大量的电解质。一旦感冒后,伴随发烧、流鼻涕等症状,则会再次造***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流失。短时间内人体可自我调节,但长此以往则会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失衡。
  
  很多年轻白领会发现平时水没少喝,但仍觉得口渴,这是因为只补了水,身体流失的电解质却没有得到补充。据了解,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1000毫升水分,其中经皮肤600~700毫升,经呼吸道300~400毫升。供暖后,室内干燥,人体会通过皮肤和呼吸等无感性蒸发形式流失更多的水分。大量饮用纯水而不补充电解质的话,会导致电解质失衡,引起自发性的脱水,这就是越喝水越渴的原因。
  
  因此要想预防“暖气病”,除了给外部环境加湿外,更重要的是给身体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增强身体免疫力。对于健康***而言,最简单补充电解质的方法是直接饮用含电解质的饮品。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