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与会者称为历届财富论坛年会最成功的一届——第九届2005北京《财富》全球论坛已落下帷幕。《财富》论坛空前的规模,六年内三次激荡中国,说明了中国的发展及无限的“钱”途,深得世界商界领袖的青睐。这也为世人对中国经济的巨大信心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缺乏品牌的制造大国
然而,我们也又一次听到了中国高层领导从战略高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忧虑。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论坛期间指出:中国只有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进口一架空客380。中国出口的衬衫平均一件只有30美分到40美分的利润。
其实,从中国成功加入世贸之时,从温家宝总理对中国品牌的殷切企盼,到薄熙来部长对中国竞争力的清醒认识,都说明了国家最高领导层,已从战略高度对现阶段中国制造产品的全球化品牌竞争力表示疑虑与关怀,深刻意识到品牌竞争力将成为未来中国企业乃至整个国家基业常青的重要基石。
中央电视台近期专门关于“品牌中国”做了报道,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可见中国各阶层已达成战略共识,推动中国品牌的加速发展。
正如薄熙来所说,中国是制造大国,却不是品牌强国。我们到世界各地都会发现,无论到哪儿都会买到“中国制造”的产品,但中国的名牌在全世界很难找到,很多国际名牌都是在中国生产、加工的,之后贴上国外名牌的标志,卖到世界各地,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焦点,有几个人知道其源自中国,又有几个人相信其源自中国?一份来自专业调查公司对品牌服装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有53.3%的消费者比较倾向于国外的服装品牌,倾向于国内品牌的仅占16.7%,洋品牌表现出强劲的名牌姿态。例如,中国的服装行业一直是传统优势产业,可我们得到的仅仅只是“中国制造”的称号。青岛双星鞋与美国耐克鞋的制造成本只差3~5美分,然而两者的市场价格相差了整整5倍。同样以服装产业闻名的法国巴黎和意大利米兰却成了世界时尚之都:最前沿的时尚信息、最昂贵的服装来源、最流行的服装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