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之都东海县创建省公共文化示范区

   2023-11-15 互联网1780
核心提示:日前,从省文化厅传来喜讯,东海县被省文化厅、省财政厅联合表彰为第二批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近年来,东海县坚持夯实

日前,从省文化厅传来喜讯,东海县被省文化厅、省财政厅联合表彰为第二批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近年来,东海县坚持夯实文化基础,开展惠民文化活动、注重特色培育、落实保障措施,形成了具有东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重抓设施建设。先后建成县文化馆、图书馆、历史博物馆、少儿版画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三馆二中心”,县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投资3亿元的国内唯一以水晶为主题的博物馆建成开放。国家级少儿版画活动中心等一批重点文化工程启动建设。建成大中型文化主题公园和市民广场8个。投资4.7亿元打造西双湖风景区,建成全国最大的百合文化主题公园。投入1.1亿元启动水晶公园建设,为市民文化娱乐开辟了新的场所。采取县乡村三级联办方式,完善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服务网络,全县各乡镇综合文化中心全部达到省定标准,山左口乡获评全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县346个行政村均建有超过5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2000册以上图书的“农家书屋”和电子阅览室。建成五星级农家书屋1家、三星级农家书屋115家,达标社区文化中心15个。

坚持文化惠民。建成了城乡公共文化免费服务网,文化馆常年开设各类艺术展览,每年免费开展各类文艺培训100多次。县图书馆利用自动化管理软件,打通农家书屋与县图书馆之间“通借通还”渠道,实现图书借阅“零门槛”。广泛开展文化“三送”工程,每年为农村送图书2万册、电影4500多场、文艺演出200多场。城区实现数字电视全覆盖,农村整转率100%。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现代吕剧《称爹》荣获第四届中国戏剧奖,投入70万元新编大型现代吕剧《没掀开的红盖头》在全县巡演。成功举办12届中国·东海国际水晶节、中国曲艺家协会东海行、央视《寻宝》走进东海等大型文化活动。实施“一乡一品”,大力开展原南辰乡跑马灯、山左口乡唢呐、桃林镇舞狮等一系列富有地域特色、群众乐于参与的乡土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广场文化系列活动,每年举办500场次。在县图书馆建成设施设备全面达标的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支中心,19个乡镇(街道)建成基层服务点,所有行政村和社区居民可以通过基层服务点享受到数字文化服务。广播电视节目的采、编、播、存、用运用一体化数字技术,使播出质量和水平大幅提升。与北京华夏影视合作,海陵影剧院实现了国内电影同步上映,极大地满足了市民观看最新影片的文化需求。

培育特色文化。东海水晶节、《东海水晶》杂志文化传播功能持续放大,江苏省水晶文化研究会落户东海,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水晶工艺人才培训基地不断壮大,东海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成功获批省文化科技园。东海水晶入选“江苏符号”,获评“中国水晶雕刻艺术之乡”。深入挖掘“华东第一温泉”水文化内涵,温泉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福如东海”文化与康体养生的开发和利用加快融合,举办三届温泉沐浴文化节,温泉水文化展示馆投入使用,温泉品牌的文化含量明显提升。成功举办三届“东海·全国少儿版画双年展”,联合中国美协在日本、台湾等地举办“东海儿童版画优秀作品展”,先后有1000余幅作品在国内外赛事中获奖,3000余幅作品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持续开展“版画进校园”活动,全县有近4万名少儿受益。

落实保障措施。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东海县委、县政府科学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和服务绩效评估制度。文化事业单位的人员经费、文化设施投入及运行经费列入县财政年度预算,连续三年县财政公共文化投入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设立“彦涵文学艺术奖”以及每年200万元的文化精品创作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扶持表彰全县文化人才和文艺精品。全县19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全部达到3个以上在编人员,346个行政村均配备1名享受补贴的文化管理员。东海县吕剧团成功挂靠江苏省演艺集团,提升了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