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晚,“盛世殷商——甲骨青铜玉器珍品文物特展”暨“简博之夜”在长沙简牍博物馆开幕,甲骨、青铜、玉器等珍品期待您的目光。
此次展览由长沙市文广新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长沙市文物局主办。
长沙简牍博物馆精选了近百件来自世界文化遗产——安阳殷墟的商王朝文物,其中既有神秘莫测的甲骨、瑰丽多姿的青铜器,还有精美绝伦的玉器,正好与该馆原有的简牍基本陈列从汉字载体的时代发展序列上衔接吻合,着重展现汉字文化载体的发展历程是这次展览的重心所在。
此外,长沙简牍博物馆在展览内容上也做了精心安排,由序厅、甲骨说史、青铜王国、美玉通灵、商代南方五个部分组成,不仅展现了殷墟文物的精华,同时通过这些文物生动地再现了殷商社会统治阶层的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使观众得以穿越时空隧道,尽情地感受盛世殷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本次展出的殷墟文物,均属于罕见的国宝级文物,这批殷墟国宝首次与长沙人民见面,相信这次展览不仅会为长沙市民和国内外游客带来一次赏心悦目的文化享受,同时也会为致力于殷商文物、历史、书法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一次很好的鉴赏珍贵实物的机会。”长沙简牍博物馆馆长李鄂权介绍。
同时本次展览开幕恰逢第38届“5·18国际博物馆日”,长沙简牍博物馆将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九点,希望用博物馆藏品和互动活动作为桥梁,带来大家走进一个别有风情的“博物馆之夜”。
汉字起源于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真正形成系统是在3300年前的商代。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自20世纪上半叶安阳殷墟遗址被发现之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商代文字载体的门类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和青铜器上。写在龟甲兽骨上的,被称为“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它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状况。殷商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