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来深极早,当内地翡翠玉石还无人问津时,便想方设法建厂招工,冲破玉石生意的冷清萧条;他是深圳和三联水晶玉石文化村的“本地通”,早期很多港台玉石商、内地店主都是经过他的介绍和帮助,来此投资建厂。他叫蔡奕华,是三联水晶玉石文化协会副会长,也是为三联水晶玉石文化村的建立、发展穿针引线的“大媒人”。
在三联水晶玉石文化村的“创始元老”中,52岁的蔡奕华年龄比别人大,来深创业也比别人早。由于家里两代长辈都做玉石生意,蔡奕华很早就对翡翠玉石的加工了如指掌。1985年,蔡奕华来到深圳,在布吉牛岭吓190号开起了龙华玉器加工厂,“这里的港台玉石商和客户更多,发展前景也更好。”
工厂刚开门,一连串的问题就来了。首先压在面前的一座大山就是雕刻师人手严重不足,蔡奕华尝试在深圳招工,可前来务工的人清一色都是从没摸过翡翠的新手。“或许抛光还能教学徒们做做,至于雕刻技术短时间内根本不能成型。”为此,蔡奕华在家人的帮助下从北京、河南甚至远在东北的辽宁省招来30多位国营加工厂的退休雕刻师帮忙。老师傅们技术非常出色,可由于年龄大,又很难适应南方的食物,一些人渐渐坐不住了。
买不到北方食物,那就自己学!为了把人留住,蔡奕华和妻子开始四处向人讨教北方饭菜的做法,北方人爱吃面,他们就学做各种面条面饼,“到了周末休息,大家还会凑在一起揉面包饺子,来上一次大聚餐。”在蔡奕华的努力下,老师傅们渐渐喜欢上了深圳和这家工厂,不但工作积极认真,还帮忙带出了很多技术高明的徒弟,让牛岭吓190号在短短两三年便成了极具规模和人气的玉石加工厂。
作为在20世纪80年代便扎根深圳布吉的老前辈,当想要建厂的玉石商和投资者刚刚踏足深圳时,蔡奕华在布吉已经拥有十分广泛的人脉,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本地通”。说起三联水晶玉石文化村的建立和发展,这位“本地通”绝对功不可没。1999年,一些台湾的老板看中了布吉三联的隐蔽和偏僻,陆续想要在此买地建房,开设玉石加工厂,但对于当时的三联村的建房政策,他们却一无所知。为此,大家想到了已在布吉建厂9年的蔡奕华。
没让任何人失望,消息灵通的蔡奕华在得知情况后,不但打听到了完整的三联村建房规定,还帮助这些人物色了一块位置极佳的地皮,以便大家顺利建房。经过与台湾老板的沟通,渐渐发现三联潜力的蔡奕华很快也成了其中的一员。2006年,专营翡翠加工的龙华玉器加工厂摇身一变成了自采自销的龙华翡翠玉石专卖店,至今仍驻扎在三联水晶玉石文化街的一角。
蔡奕华是名副其实的“老大哥”,沉浸玉石行业30余年的他始终没有什么大起大落,“因为不计较得失,所以生意和生活都很平静。”蔡奕华也希望每个玉石行业的生意人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在探索和追求中享受翡翠那独一无二的美感。




